丹参疫病的症状表现、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0-10-28 09:00

丹参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丹参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地上部植株下部叶片变黄,顶部叶片于中午高温天气则失水萎垂,早晚仍可恢复,至后期整株叶片萎垂且不恢复,并从基部开始腐烂。挖出地下部,可见植株的主根表皮水渍状,稍变为淡黄色;剥开表皮,可见髓部完全腐烂,腐烂的髓部颜色不变,稍有臭味,呈湿腐状。此类型病害的扩展速度较快,一般染病植株在1—2周内可造成死亡。土壤潮湿时,栽苗后不久便可发生,蔓延很快,根部可断续产生白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或子实体。

传播途径:

病原是由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n)Schroet.简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丹参的萌发芽上,遇高温高湿条件2—3天出现病斑,借风雨进行传播蔓延。该病的发生轻重与当年雨季到来的早晚、气温高低、雨量大小有直接关系。早春气温高、雨水多、经常大水漫灌则发病重并且流行广。

防治方法:

①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②采用高畦栽培,可减少与病菌接触,如能采用地膜覆盖,效果更好。

③加强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④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撒生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