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浇水技术,浇水方法大全

发布日期:2020-12-02 20:39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力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由于生姜属浅根性作物,本身不耐旱,也不耐涝,水分对生姜影响较大,必须严格进行水分管理。

在播种时要浇足底水,造好墒,以保证生姜顺利出苗。在此之后,只要土壤不十分干燥,就不需要浇水。直到出苗70%以后,再开始浇水,这一水浇得要及时、均匀,浇水后又必须接着浇第二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和生长。一般第一水后2-3天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

幼苗期生长量小,需水少,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水后土壤半干半湿时可适当浅锄。浇水也要均匀,忽干忽湿会影响叶片的生长。幼苗后期处于夏季,土壤蒸发较快,天气炎热,需适当勤浇水,而且以早、晚浇水为宜。防止姜田积水。还要进行“涝浇园”,用井水浇灌,浇跑水严禁积水,以免姜块腐烂。

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后,植株生长量大,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为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4-6天浇大水一次。

收获之前3-4天还需浇一次水,一方面便于收获,另一方面收获时使姜块带些潮湿泥土,有利于入窖贮藏。

以下是生姜水分管理的三个阶段:

1、发芽期水分管理

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

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

2、幼苗期水分管理:

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不后趁土壤见干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另外,暴雨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进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

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的新叶,常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3、旺盛生长期浇水

立秋以后,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生姜种植的前期气温低,雨水多,影响姜苗根系的生长。为了防止姜田积水和姜苗受涝,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有利于生姜的生长。幼苗生长后期,气温升高,可利用青草、油菜壳、胡豆秆等覆盖畦面,对减少土壤蒸发,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当姜苗具5~6片叶时,在上午和晚上灌水抗旱,使沟内保持2~3厘米深的水。夏秋久晴无雨时,采取傍晚灌水,早晨排水的方法,或于傍晚灌跑马水的方法,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