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09 00:58

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规定。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偏碱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地块;不宜在粘土、砂浆黑土种植。忌连作。

2.品种选择

选用植株性状、长势整齐一致、质量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强的审定的品种,以我省道地药材“济菊”为佳。也可因地制宜选择其他农家品种。

3.栽培季节

以育苗移栽为主。按照栽培季节不同可分为春栽和夏栽。春栽可于土壤解冻后至4月中下旬进行,夏栽则于6月小麦收割后进行。

4.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取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地块,前茬作物以大豆、油菜为宜。每666.7平方米结合整地施农家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作基肥。春栽前应实行统一机耕,深耕20厘米以上,整平耙细,作平畦即可。

(2)繁殖方式

春栽。菊花采收后,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植株留种,次年春2月浇水一次,促进多发芽;至4月中下旬,苗高25~30厘米时挖出分根,作为种苗使用。栽种时按(60×40)厘米开穴,穴深8~10厘米,每穴栽种2颗,填土压实。及时浇水,1周后再次浇水,直至缓苗结束。以每亩地不少于5000株为宜。

夏栽。6月小麦收割后栽种。此时留种的菊花苗长势较旺,移栽时应减掉上部20厘米后进行分根栽植,以利于移栽后缓苗。及时浇水,1周后再次浇水,直至缓苗结束。栽植密度较春栽更密,每亩地不少于6500株。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移栽后经过一周的缓苗期即可进入正常生长阶段,此时应进行中耕除草。宜浅松表层3厘米~5厘米土壤,使表土干燥,地下部分湿润,促进根部发育。整个生长期应除草3次,首次于移栽后10~15天,第二次则在7月中下旬,第三次在9月上旬。大雨过后,可追加中耕,防止土壤板结。

②抗旱排涝。6月下旬旱期及时补水,追肥后也应补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防止烂根。

③追肥。生长期内共进行三次追肥。首次追肥于移栽后60天左右,每666.7平方米追施尿素8~10千克;第二次追肥于8月中旬进行,每666.7平方米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20千克,促进其多生枝条;第三次追肥于花蕾期进行,可于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两次。

④打顶。第一次打顶于7月上旬进行,宜重打,打去主干和主侧枝,保留植株约30厘米;第二次打顶于8月下旬进行,宜轻打,选晴天摘取顶芽3厘米~5厘米。

(4)病虫害防治

①枯萎病。俗称“烂根”。采用轮作不重茬等措施预防,作高畦,开深沟,雨季注意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病株。

②根结线虫病。实行轮作;结合整地,按种植行开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在沟内均匀撒施必速灭颗粒剂(5~10)g/m2,复土,盖上塑料薄膜,7~10天后揭膜,松土1~2次,过7~10天后种植。

③蚜虫。于蕾期、花期喷洒20%杀菊酯乳油5000倍液。

④菊天牛。成虫发生期,于早晨露水干时,进行人工扑捉或用50%磷铵乳油1500倍液喷雾。

⑤菊瘿蚊。主要存在于带虫幼苗中。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5.采收和初加工

(1)采收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盛花期及时分批采收(以花开放程度在70%为佳)。采收应在露水干后进行,标准为花瓣平直,花心80%以上散开,花色纯净。

(2)初加工

将采收后的菊花进行晾晒,晒干露水后,及时进行烘干,防止菊花褐变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