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河谷台地盆地青稞生产技术

发布日期:2020-12-16 10:15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和藏区农牧民的传统口粮。河谷台地盆地为传统的青稞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本区主要包括藏南“一江两河”中部和藏东“三江”流域河谷,青海海南台地旱作及非饱灌区和青海海西柴达木盆地灌区,四川甘孜州雅砻江流域的甘孜、新龙等县河谷等产区。西藏海拔高度3000-4000米区域,青海、四川海拔高度2000-3300米区域。本区特点是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产技术成熟,单产水平较高。

一、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科学选种,避免未经试验的跨区引种。藏南、藏东两大河谷产区可选用喜玛拉22、藏青2000、藏青27等品种;青海海南台地旱作及非饱灌区和海西盆地灌区选用半矮秆高产品种昆仑15号、柴青1号,搭配丰产抗倒中高秆品种昆仑14号等;甘孜雅砻江河谷产区选用康青8号、康青9号等品种。

二、合理轮作

本区青稞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青稞连作面积较大,长期连作导致土壤结构与养分状况恶化,品种混杂退化快,病害频发。应提高青稞和油菜、蚕豌豆、马铃薯等作物的轮作种植比重,推行“蚕豌豆、马铃薯、油菜等→青稞”两年轮作制,特别是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蚕豌豆→青稞”轮作,充分发挥豆类改良土壤的优势,并视情况恢复青稞和豆类混播种植面积,通过优化耕作制度恢复地力,提高青稞产量和质量。

三、集墒灭草,精细整地

播前深耕透灌、集墒灭草。播前2周左右,西藏河谷产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做“京玛蘖”、“扎纽”灭草地块可再提早1周),青海海西州、青海海南州和川西河谷有灌溉条件地区,在3月中下旬引水透灌,施肥后深耕25厘米,同时喷药进行土壤处理、灭除杂草防治地下害虫,耙耱粉碎坷垃,压墒待播。

四、科学配方,足施底肥

按照“重基少追”原则,提倡一次性足、深施底肥。基肥在耕前深施,西藏河谷农区除亩施普通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或纯羊粪600-800公斤外,亩施“专用复混肥”30公斤或施磷酸二铵与尿素各12-15公斤。青海省实施“双减增效”行动,海南台地和海西柴达木盆地灌区亩施符合NY525规定的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以部分替代化肥,同时施入二铵10-15公斤、尿素5公斤,有条件情况下可减少二铵、尿素的施用量,增加青稞专用肥的用量。种肥在播种时每亩随种子施尿素2-3公斤。为防倒伏,西藏河谷产区也可按现行习惯每亩预留尿素5-6公斤、硫酸钾2-3公斤,在分蘖-抽穗期酌情追施;青海海西、海南苗期亩追施尿素2.5公斤左右。

五、种子包衣,合理密植

种子精选后选用适宜种衣剂进行机械包衣或人工拌种。按亩基本苗西藏河谷、川西河谷18-22万株、青海海南台地和海西盆地20-24万株的要求,西藏河谷、川西河谷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青海海南台地和海西盆地亩播种量20公斤,全部采用机械化条播。

六、适期播种,力争全苗

西藏“三江流域”(昌都)和“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东部的山南雅鲁藏布江沿岸等海拔3600米以下产区和青海海南台地(海拔2500-3300米)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中部的拉萨河谷海拔3550-3900米产区、青海海西、川西河谷等在4月中下旬到五月上旬播种;西藏年楚河谷与雅鲁藏布江沿岸等(即日喀则)3800米以上产区在5月上中旬播种。若土壤墒情不足(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17%)时应先灌后播,宁晚勿旱。适期内采用机械播种并加施种肥,播种深度3-5厘米,田边地头种满种严,不留死角,播后耙磨镇压;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并酌情(1叶1心后)灌溉促(出)苗,确保全苗。

七、科学灌溉,合理追肥

春青稞全生育期正常灌水3-4次。西藏各河谷产区一般在3-4叶期灌头水,5叶后期至拔节前后灌二水,孕穗——抽穗期灌三水,灌浆初期灌四水;降雨较多年份或地势低洼易积水田块二、三水可酌情合为一水,并可免浇灌浆水以防倒伏。西藏河谷产区在头水后、海西盆地产区在二水后中锄前用播种机补施追肥或面施锄埋以防养分挥发烧苗。海西盆地在拔节前化控防倒,在3叶1心期心喷矮壮素或同等作用的其它药剂一次。

八、耕化结合,控草防病

在播前深耕、土壤处理灭虫防草与种子包衣防病基础上,浇灌头两水后,能下地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用合适除草剂防除野燕麦与阔叶杂草。进入蜡熟期后随时拔除条纹病和黑穗病等种传、土传病害病株,种子田更要及时去杂,既保证粮食品质也防止病害、草籽传播与再繁殖。

九、及时收脱,颗粒归仓

成熟后及时收获,并尽可能使用收割机或联合收割机,坚决改变久熟不收、慢收慢打、久堆不脱的习惯,随收随脱,及时晾晒,防止虫蛀、霉变和穗发芽等,确保质量和丰产丰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