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萝卜秋延迟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17 21:26

1.产地环境条件

宜选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pH值6.0~7.5为宜。前茬作物以瓜类最好,其次是豆类、葱、姜、蒜类蔬菜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避免与萝卜、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连作。

2.品种选择

选择生食品质优良、抗性好的水果萝卜品种,心里美水果萝卜如北京满堂红、圣萝艳玉等,绿皮绿肉型水果萝卜如潍县青、天正翠玉、圣萝碧玉、天津卫青等。

3.栽培技术

(1)整地施基肥

每6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千克左右,或生物有机肥100~150千克,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做基肥。施肥后深翻25~30厘米,耙细整平。

(2)栽培方式

①平畦栽培。栽培品种如果是肉质根细长且出土部分较多的潍县青类型,为防止萝卜长弯,多采用平畦栽培,畦宽一般1.2~1.5米,畦埂宽20~30厘米,高15厘米。

②起垄栽培。中长或较短类型品种宜起垄栽培,垄宽66~70厘米(含沟),垄高15~20厘米,每垄播2行,交错播种。

(3)播种时间

塑料大棚(一层膜)栽培,播种期为9月1~5日,塑料大棚加小拱棚(小拱棚到11月寒流时覆盖),播种期为9月10日前后,两膜一苫(即大棚加小拱棚,之后小拱棚夜间加草苫),播种期为9月中旬。

(4)播种

播前3~5天浇水造墒,播种后2~3天再浇水,或者先播种再浇水。萝卜一般进行穴播,起垄栽培时,穴距25厘米,如果是平畦栽培,一般行距30厘米,穴距25厘米,每穴播3~5粒,覆土1.5厘米。

(5)播种量

穴播一般每亩用种量0.3千克左右。播种宜用新种子,陈种子易导致肉质根畸形或劣根。

(6)田间管理

①间苗与定苗。萝卜不可移栽,间苗要早,定苗稍晚。两叶一心时进行第一次间苗,3~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三次间苗即定苗。间苗时去掉弱苗、杂苗和病株。每次间苗后及时在幼苗周围壅土固定幼苗,防止幼苗歪倒,以防止后期肉质根弯曲,提供商品率。间苗后及时浇水,防止根部土壤过于疏松,导致幼苗缺水吊死。

②温度管理。苗期(即苗出土到形成7~8叶),白天温度23℃~28℃(不宜超过30℃),夜间12℃~20℃;肉质根膨大前期(植株再生长7~8叶,肉质根表现为露肩),白天20℃~25℃,夜间10℃~15℃;肉质根膨大盛期(肉质根露肩到长成),白天18℃~23℃,夜间8℃~13℃。故需要注意白天大棚内温度不要过高,要注意通风降温,昼夜温差保持在8℃~12℃,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提高风味品质。萝卜耐寒性比白菜弱,不耐-2℃以下的低温,设施内夜间最低温度达-1℃时,须提前增加保温覆盖物或及时收获、保存。

③浇水管理。萝卜浇水要掌握“先控后促”的原则。发芽期一般不浇水。幼苗期需水量少,利用微喷带浇水最好,尽量避免大水漫灌,遵循“少浇勤浇”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肉质根生长前期,浇水不宜过多,掌握“地不干不浇”的原则,以利于萝卜蹲苗,促进肉质根深扎土层。肉质根膨大期需水量大,应均匀浇水,避免忽干忽湿,以防裂根。棚膜覆盖后,白天棚温提高后加强放风排湿,防止细菌性黑腐病。采收前6~7天停止浇水。

④肥料管理。提高水果萝卜的生食品质,要多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钾肥。第一次追肥在定苗后,结合浇水,每6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铵1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肉质根膨大初期,结合浇水每666.7平方米随水冲施生物有机肥50千克和硫酸钾复合肥15~20千克,或腐殖酸15~20千克和磷酸二氢钾3~5千克。生长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也可混入农药一起喷施),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

⑤及时扣棚。外界最低气温低于10℃时,及时扣塑料大棚膜进行保温,一般在10月下旬左右。外界最低气温低于5℃时,扣第二层膜,即大拱棚内扣小拱棚进行保温,大约在11月上中旬左右。外界最低温度低于-5℃时,小拱棚夜间加盖草苫或无纺布,一般在11月中下旬左右。

⑥摘叶。秋延迟栽培萝卜在肉质根膨大后期外界温度较低,已经进行覆膜保温,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残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老叶营养消耗和病害发生率,同时增强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肉质根的品质。

5.病虫害防治

萝卜秋延迟栽培播种晚,错开了病虫害高发期,病虫害类型少。病害主要是霜霉病、软腐病,虫害主要是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

(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生产中能用农业措施防治的,不用化学防治,能用生物农药的,不用化学农药,能用低度农药的,不用高度农药,循环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性。

(2)霜霉病

发病初期,可用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噁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丙酰胺)水剂6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3)软腐病

发病初期,可用20%噻菌铜(83.3~166.6)克/666.7平方米,或50%新植霉素或氯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350倍液防治。

(4)蚜虫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1%吡虫啉·茚虫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5)菜青虫

菜青虫在幼虫1~2龄盛期抗药能力很弱,此期有效效果最好。可用BT乳剂每666.7平方米100克,或25%灭幼脲胶悬剂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4000倍液。

(6)小菜蛾

小菜蛾老龄幼虫抗药性很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注意:一是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用药;二是每年只能使用1~3次,不能频繁使用,防止产生抗性;三是要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

①与莴苣、马铃薯等轮作,或与茄果类、葱姜蒜类等非十字花科作物间作,可有效抑制小菜蛾发生。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以消灭大量虫源。并随即翻耕,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铲除沟渠田边的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

②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或释放小菜蛾天敌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菜蛾姬蜂等控制危害。

③物理防治。利用小菜蛾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减少产卵。

④药剂防治。可用25%灭幼脲3号胶悬液700倍液,或5%定虫隆乳油20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2000倍液,或10%虫螨腈乳油1000~1500倍液。

6.收获

肉质根充分膨大时即可采收,适当延迟采收有利于风味品质提升。9月1~5日播种的,收获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初。塑料大棚加小拱棚(小拱棚到11月寒流时覆盖)、9月10日前后播种的,收获期12月上、中旬,9月中旬播种的,收获期为12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