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流胶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发布日期:2020-12-18 19:08

流胶是黄瓜条常发生的问题,严重影响着黄瓜的商品价值,很多菜农往往不清楚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盲目用药防治效果不佳,损失很大。瓜条流胶多发生在冬季,尤其是温度低、湿度高的深冬季节。一般来说,黄瓜流胶多由侵染性病害引起。

细菌病害侵染

细菌病害侵染瓜条一般是出现菌脓,然后瓜条出现水烂,并且发臭。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病害。

典型症状:在瓜条上出现白色菌脓,不易流淌,流脓处伤口不明显,与胶状物的区别是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时间长了能造成瓜条腐烂,变臭。纵剖瓜条内部可发现坏死腐烂。

防治方法:叶面喷雾,可以选择噻菌铜、噻唑锌等搭配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多措并举降低棚室空气湿度,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

真菌病害侵染

多种真菌性病害都可造成黄瓜瓜条流胶,在胶粒颜色、病斑状况以及叶片并发症状方面,与细菌性病害差异明显,要注意区分。

菌核病

流胶部位:瓜条

菌核病产生的流胶多在花后瓜头处,先在残花处呈水浸状腐烂,然后产生流胶,胶粒颜色为白色,后胶粒凝结,棚内湿度大病部生出大量白色菌丝,并且菌丝密集纠结后,还会形成如老鼠屎一样的菌核。当病害侵染植株茎基部叶柄等组织时,茎表皮纵裂,但木质部不腐败。

病害发生后,可用嘧霉胺、腐霉利、咯菌腈等药剂进行防治。但最好的办法是在黄瓜蘸花药中混掺咯菌腈、异菌脲等药剂,可有效防治菌核病造成的流胶。

黑星病

流胶部位:瓜条、茎蔓

茎蔓染病后病斑呈暗绿色水浸状凹陷,表皮粗糙呈疮痂状,破裂后流胶,潮湿条件下病部溃烂,可造成部分茎蔓萎蔫。瓜条染病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胶状物,后变为琥珀色,凝结成块。病瓜一般不腐烂,高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属于低温、耐弱光、高湿病害。最适温度在15~22℃、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植株郁闭、空气不流通的地块,发病重。

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腈菌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配合乙蒜素、吡唑嘧菌酯等,但需控制浓度及使用次数,必要时要促进营养生长,以预防药物抑长造成“花打顶”问题发生。

炭疽病

流胶部位:瓜条、茎蔓、叶柄

由炭疽病导致的黄瓜流胶主要表现在叶柄和瓜条上。主蔓及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黄褐色凹陷,并产生琥珀色流胶;瓜条染病后病斑呈圆形凹陷,水浸状、褐色、易出现琥珀色流胶,潮湿时病斑上生出粉红色的粘稠物。区别于黑星病。可用溴菌腈、咪鲜胺、啶菌恶唑等防治。

蔓枯病:

流胶部位:瓜条、茎蔓、叶柄

黄瓜蔓枯病主要是发生在黄瓜生长的后期,遇阴雨天,高温、高湿发病重。蔓枯病导致叶柄、瓜蔓或茎基部被害时,病斑呈油浸状,圆形至梭形,黄褐色,严重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瓜条感病产生黄色褪绿斑,病斑凹陷呈褐色,瓜条畸形弯曲,有时溢出琥珀色流胶。蔓枯病的特点是所有病斑上均生有黑色小粒点。病菌最适温度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易发病。防治用药同炭疽病即可。

病害尚未发生时,菜农要注意加强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和甲壳素、脂肪酸等药剂的使用,提升蔬菜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近年来,利用空气消毒片等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棚内病菌数量,对减轻病害发生效果明显,还可减少农药使用,减轻药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