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穗疏果控产”克服中晚熟荔枝大小年

发布日期:2021-01-10 00:11

荔枝中晚熟品种成花不稳定和“花而不实”导致的“大小年”问题,已成为制约荔枝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重,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成花率低及“大小年”现象有增无减,桂味、糯米糍等中晚熟优质品种,还有加剧的迹象。

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的成因十分复杂,不仅与品种特性、气候变暖、恶劣天气有关,也和营养不良、管理失当等因素相关。而克服“大小年”的技术也是综合性的,每一环节的技术都有其作用,且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保护树体健康与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是克服“大小年”产业技术应紧紧围绕的核心。

近年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荔枝创新团队承担“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的关键产业化技术攻关”研究,在广泛产业调研及长期技术实践基础上,总结凝练出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的产业技术模式,其技术路径是“控穗疏果控产平滑年份间树体营养水平鸿沟”。

四大核心关键点

“隔年松土深翻,有机养根壮树”。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的跟踪报告,全省乃至全国的荔枝园80%以上已多年未进行土壤改良的工作,长期以来只重视化肥的使用,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再加上广东荔枝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地,南方土壤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果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以现有土壤条件很难满足培养荔枝健壮结果母枝对营养的需求,因此,进行土壤改良是实施本技术模式的首要条件和必要基础。该关键点明确了荔枝树两年松土深翻一次的土壤养护要点,提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保证根系发达和树体健壮,为丰产稳产、克服“大小年”奠定物质基础。

“开天窗透树冠,适时健壮末梢”。提出采果后修剪要开天窗,以培养通风透光的树形,既提高了树冠整体光合效能,又降低了病虫害发生。“适时”则指在农历霜降冬初末次秋梢必须要老熟(粤西地区一般提早到10月上中旬即寒露至霜降前为宜)。

“大年疏果控产,短枝先氮后剪”。中晚熟品种由于采收较迟,大量挂果后秋梢营养生长期不足,寒冬来临而末次梢未老熟或营养积累不足,从而影响正常花芽生理分化及花芽形成。在挂果多的年份应在“疏果控制产量”的前提下,采后重点培养健壮秋梢。通过“短枝采果”尽量保留原结果母枝的芽点,随后应先施氮肥后修剪(宜轻),以疏枝为主;当年尤其丰产的果园则宜在采果前10~15天即施氮肥,采果后遇旱则叶面喷施尿素水溶液(0.2%~0.3%),以促尽快恢复树势。

“小年淋灌促萌,杀冲补养孕蕾”。在(预期)挂果少的年份(大年后的次年)应以“促萌动、杀冲梢、补养孕蕾”为重点。在大年过后的翌年要想尽办法淋水灌水促芽萌动,末次秋梢老熟较早、控冬梢较早可在12月下旬开始淋水灌水,后期见“冲梢”则杀小叶,见白点则补充养分孕育花蕾;粤西部分果园由于2019年冬季环剥过重,加上长期干旱,后期尽管淋水也没能促萌动,就错过了今年多次倒春寒潮促成花的良好机遇。

十大要点紧扣物候期

该产业技术模式包含十个要点,分别是:

(1)采前施氮、采后松土、深翻压青、养根壮树;

(2)短枝采果、开窗疏剪、控强促弱、以氮促碳;

(3)霜降冬初、末梢老熟、补叶磷钾、及时环剥;

(4)冬至小寒、淋灌促萌、见白补养、三五追肥;

(5)大寒立春、清园杀梢、促穗控穗、重水轻肥;

(6)雨水惊蛰、硼钼孕蕾、疏穗环割、测报杀蝽;

(7)花开禁药、引蜂授粉、遇旱喷雾、摇树防沤;

(8)谢花坐果、重防蒂蛀、遇洪排涝、遇旱淋水;

(9)并粒保果、赤霉丁酯、未割补刀、疏果控产;

(10)中后果期、酌补磷钾、钙镁护果、三五追肥。

在此产业技术模式中,有两个阶段均提到“三五追肥”,即每隔3~5天喷施叶面肥,分别为从见白到孕蕾的花穗发育期和中后果期。笔者调研了解到全省屈指可数几个较稳产果园都是这样做的。实际上这种做法由于成本较高、操作难度大,不易推广,目前也尚需更多科学数据来支撑,但笔者认为,对于价格位于高端的优质品种来讲,此高成本应可忽略。果树栽培本就是实践经验性极强的学科,成功的经验就可去应用,否则会延误产业发展的市场最佳机遇期。

实际上,大多产业技术也是从实践中去提炼与总结的,然后基于成熟的实践才去系统探索其机理与理论,并进一步提升乃至良性循环;至于高成本的问题,对于商品价值位于水果高端的优质中晚熟荔枝来说,则根本不值一提,但若是果园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能获得普及,连续操作的劳动力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本技术模式主要通过紧扣几个关键物候期,重点通过疏果来控制大年产量,避免树体贮存养分过度消耗,并尽量多从根外追肥,以满足小年秋梢结果母枝成花的营养诉求,平滑大年与小年之间的营养水平鸿沟,技术能否落实到位才是决定成败之关键。种植者不仅需要认识理解技术方案,也要结合自已果园的实际条件灵活应用,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与预测,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技术措施,确保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