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发布日期:2021-03-10 03:22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侵染性、速发性、毁灭性病害,各大生产区均有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如防治不及时,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50%。

为害症状: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发病条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3℃,孢子囊形成要有97%的相对湿度,萌发与侵染都要有水滴,所以晚疫病多在阴雨潮湿气温偏低的地区与年份发生。

防治措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相结合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减少菌源。首先要从无病留种开始,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保护外,还应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提倡割蔓晒地两个星期后收获,在入窖、播种前淘汰并处理好病薯。③化学保护。根据气象条件和发病中心的出现进行晚疫病流行的预测预报,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50%施得益800~1000倍+四霉素800倍喷雾防治,10~15天1次。发病中期:50%施得益600~800倍+四霉素600倍喷雾防治,7~10天1次。发病后期:50%施得益400~600倍+四霉素400倍喷雾防治,5~7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