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豆对土壤磷、钾平衡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1-09-03 14:57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升,同时也对当地的土壤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种植大豆过程中土壤磷、钾含量的分析,提出保障土壤磷、钾平衡的方法,这样才能在保证大豆正常生长的同时不对当地土壤造成破坏,保持土壤肥力。

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这些元素,这样会使土壤的养分流失,土壤的肥力下降。随着作物产量普遍提高以及不合理施肥,土壤中的氮、磷、钾失衡现象日益严重。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来讨论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钾平衡的作用。

一、试验方法

试验人员选择三个不同大豆品种,在同一土壤中采用相同种植方法进行栽种。土壤中的磷含量为磷1.3g·kg-1,钾含量为1.6g·kg-1,种植区域选择直径40cm,深度35cm的种植框。每个种植框内播4穴,每穴3粒种子,保证植株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cm,施肥量应当与当地大豆种植的平均施肥量为标准。植株中磷元素和钾元素的含量都采用H2SO4-H2O2消煮方法进行测量,不同的是磷元素含量利用钼锑抗比色法进行测定,钾元素含量利用火焰光度法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与试验分析

试验人员在对大豆从出苗到成熟的整个过程所要的磷、钾元素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同时对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含量进行认真对比,得出如下实验结果:在成熟期,大豆植株吸收的磷、钾元素主要分配到大豆的籽粒中,籽粒的磷、钾含量分别占成熟期整个植株的63.4%和69.7%,而植株叶子和根中的磷、钾含量较少,因此返还至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就少,这时主要以大豆植株对磷、钾元素的吸收为主,以磷、钾元素的返还为辅。

如果配合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大豆植株中的磷、钾元素的含量将会分别达到总营养成分的72.5%和88.1%,可见秸秆还田技术会有效提升土壤中的磷、钾含量,使土壤中的磷、钾含量趋于平衡,不会因为种植农作物而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流逝,进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土壤磷、钾含量的盈亏估算

1.土壤钾含量的盈亏估算

从试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秸秆还田条件下,平均每个植株收获时从土壤中带走的钾元素含量为21.8-25.6kg·hm-2;不采用秸秆还田时,平均每个植株收获时从土壤中带走的钾元素含量为24.9-30.1kg·hm-2,秸秆不还田较秸秆还田多带走约3.1-4.5kg·hm-2的钾元素。

秸秆还田时,土壤钾盈亏量为-7.4-28.6kg·hm-2,施低含量钾肥时亏损7.4kg·hm-2;施高含量钾肥时,钾元素盈余28.6kg·hm-2。不还田时钾盈亏量为-13.3-19.6kg·hm-2,从这些对比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对于降低土壤亏损,提升土壤钾含量的重要作用。

2.土壤磷含量的盈亏估算

从试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秸秆还田条件下,平均每个植株收获时从土壤中带走的磷元素含量为7.8-8.6kg·hm-2;不采用秸秆还田时,平均每个植株收获时从土壤中带走的磷元素含量为8.9-11.2kg·hm-2,秸秆不还田较秸秆还田多带走约1.1-3.6kg·hm-2的磷元素。

秸秆还田时,土壤磷盈亏量为7.4-23.6kg·hm-2,施低含量磷肥时盈余7.4kg·hm-2;施高含量磷肥时,磷元素盈余23.6kg·hm-2。不还田时磷盈亏量为6.0-21.6kg·hm-2,从这些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对于降低土壤亏损,提升土壤磷含量的重要作用。

四、结果讨论

从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仅仅取决于施肥量,还取决于大豆的生长阶段和还田养分的多少。从试验中得出,处于生长期至成熟期的大豆对于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吸收量最大,不进行秸秆还田相较于秸秆还田土壤中的磷、钾失衡现象更严重。因此,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钾元素供应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磷、钾含量,增强土壤肥力,能够使土壤承受反复种植农作物的压力,秸秆还田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进而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经济水平提升。

在这一前提下,还要对农作物的肥料品种和施肥量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磷、钾营养成分,同时对土壤中的磷、钾元素不会大范围流失。在不进行秸秆还田和进行秸秆还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施肥量,这样才能保证土壤中磷、钾元素的平衡,同时确保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土壤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不断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