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播途径,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1-09-10 10:09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豫东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是由真菌Sphacelochecareiliana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主要受害的是玉米的雌、雄穗。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1996—1998年笔者进行了多点防治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多数材料杂种一代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抗病性遗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但也有表现完全显性或超亲遗传现象。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据鉴定,抗病的自交系有M017、7091、单624等,抗病的杂交种有中单2号、丹玉13、掖单14、豫玉28等。

2播前种子处理

采用拌种和浸种,进行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误用粪肥带菌。玉米苗在五叶期以前,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目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下几种药剂进行种子处理:1)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重量0.07%的粉锈宁拌种,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20%萎锈灵1kg,加水5kg,拌玉米种75kg,闷4h(小时,下同)效果也很好。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7%用量拌种,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0.7%用量拌种。3)50%矮壮素液剂加水200倍,浸种12h,或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

3菌期拨除病株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雌、雄穗,但苗期已表现病状。豫东农民称三、四叶期出现的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亮、颜色绿、身子弯。苗期剔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彻底扫残。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玉米丝黑穗病的早期特异症状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明显,确诊率愈高。抽雄前早期症状可初步归纳为6种类型,即笋状型、矮缩丛生型、黄条型(叶上有黄条)、畸表茎扭型、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扭卷型。除顶叶扭卷型表现较迟外,前5种类型的症状在玉米生长前期即有表现,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拨除。

4健株栽培及清洁田园

采取农业措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如适期晚播,育苗移栽,抢墒播种。精选良种,作好玉米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肥带菌。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同时秋季进行深翻土地,减少病菌来源。实行大面积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等作物,实行3a(年)以上轮作,施用不带菌肥料,减少土壤病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