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白粉病防治详细讲解

发布日期:2021-09-25 18:52

白粉病是韭菜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它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产生霉层,呈现小圆形白色霜状,不久叶表面开始失绿,出现浅黄色斑块,病害严重时,叶片变黄、变软下垂,最终枯萎。

韭菜通常在温暖湿闷的环境下,施用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易发生白粉病,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会加快白粉病传播速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韭菜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在地块选择上,要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控制韭菜的种植密度,播种时适当的稀植,苗期进行剔苗,增加植株的透光性;在田间管理上,要及时清除杂草、病叶,减少病源;在水肥管理上,要多施磷肥、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治疗措施:白粉病发病初期需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等,均匀喷洒叶面。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露地韭菜要增产,收割很有讲究。种植户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收割的茬次要适宜。一般每年收割4~5茬,6月份前收割2~3茬。夏季栽培韭菜时,主要是养根,让植株多产生分蘖,一般不收割,给秋季丰产打下基础。秋季一般可收割2~3茬,如果收割茬次过多,则会导致植株早衰,降低韭菜的产量和品质。冬季在韭菜萎蔫前的30~40天停止收割,使其自然凋萎,以使根茎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为植株越冬和来年生长创造条件。

二是收割韭菜时,留茬的高度要适宜。留茬不要过低,一般在根茎处离地4厘米左右收割,刀口处呈黄色为宜。以后每收割一次,刀口应略微提高点。收割后2天内不宜施肥和浇水,以免刀口感染空气中的病菌而发生病虫害,造成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