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症状及防治措施,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1-10-19 06:11

早衰棉花不仅严重减产,并且种子和纤维品质全面下降,早衰现已成为制约我地某些地方棉花生产发展主要因素,防止早衰是提高棉花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大技术问题。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以供棉农生产中参考。

一、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导致的棉花早衰。导致棉花的早衰病害以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发病与温度关系密切,枯萎病在苗期就开始出现病状,温度稍高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所以发病高峰较枯萎病晚,气温25℃时发病率高,28℃以上时病情缓解,这一时期,如果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病情将迅速蔓延。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较普遍。

2.棉花营养不良或“吃不饱”致衰。当前,老棉区的棉田长期连作且忽视使用有机肥,导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后劲不足、植株生长不良,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在施用化肥问题上也往往走两个极端:一部分是偏爱用二铵、尿素,不重视钾肥的施用。抗虫棉对钾肥十分敏感,特别是骤降暴雨后,缺钾棉田往往大面积突发早衰。忽略锌肥、硼肥等微肥的使用,致使棉花因营养不良而早衰;另一部分棉农则是图省事、图省钱,使用了一些低含量的复合(混)肥,结果由于有效养分含量偏低且不符合棉花高产的需肥特点,导致了棉花因“吃不饱”而早衰。

3.生育期载负过重

棉花开花现蕾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结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跟不上,植株抗性降低。而这一时期又正是黄枯萎病高发期。从而也可棉花导致早衰。

4.耕作栽培不当

由于产棉区大面积种植棉花,导致轮作困难,重茬现象严重。在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地块,棉花根系发育不良,抗生菌数量较少,病菌积累严重,从而导致早衰。

二、防治棉花早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用抗病品种,防治病害发生:枯、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癌症”,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所以说,没有哪个品种可以真正成为不死棉,也没有哪种农药可以真正根除。对于品种而言,早衰未必都是因品种不抗病造成的,但不抗病的品种一定会造成早衰。对于当前的杀菌剂农药而言,没有哪种“神药”可以治住枯黄萎病,效果较好的也仅仅是起到控制作用。抗病品种不是不感病(相对来说是病棵少、病症轻),更不是不用防治。可以通过观摩筛选一个表现较好的品种。同时,应根据天气预报在每次下雨前(或遇旱浇水前)喷一次杀菌剂预防,在雨后(或遇旱浇水后)应再补喷一次,对于控制枯、黄萎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目前防控效果较为理想杀菌剂农药有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病除康、一支灵、多抗霉素、回生灵(复合铜制剂)等。注意要合理混用、交替使用,最好和营养调节剂一起使用(可健壮植株、提高防控效果)。在用药防治上,很多棉农平时不注意预防,到了病害大发生的时候又是喷药、灌根,又是扎棉茎秆,劲没少费,钱没少花,效果却不理想。归根结底一句话———“三治不如一防”!选种时要选用经有关机构审定的多抗品种,严禁从重病区调入未经检疫合格的种子,种子最好要脱绒包衣处理。

2.合理轮作与深耕:棉花最喜生茬种植。选择间隔4~5年内未种植过棉花的田块,可通过深耕,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防治早衰。

3.加强田间管理:棉田采用间歇式灌溉是最佳灌溉方式,这样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改善根际环境,这样有利于微生物、抗生菌生长。灌溉以后,土壤易板结,这时要结合中耕培土。磷肥、钾肥一次性足量底施,注意补施锌、硼等微肥,有条件的尽量多用有机肥。氮肥最好分期追施。同等的施肥量,分期施用比一次性施用可增产10%以上。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是棉花生产中一项投入最少、产出最高的增产措施。生育期间可选用质量好的磷酸二氢钾、抗病增产王、三合一增产素、芸薹素、复硝酚钠等交替喷施,底肥使用微肥的不必喷施微肥类叶面肥,可有效预防早衰,提高产量。试验证明,对于有早衰隐患或早衰迹象的棉田,结合防治病虫而加强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3~5次,避免或减轻早衰的效果显著。

4.药剂调控:对于病虫害要适时防治,控制蔓延。发现病株及时处理。针对棉花的各个生育期要适时化学调控,使植株向着健壮、高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