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后期如何管理

发布日期:2018-03-20 01:54

今年,我省再次遭遇了历年罕见的前期低温后期多雨的天气,西部玉米主产区4、5月份气温较历年月平均气温低25℃,7月份降雨量较历年平均降雨量多25~60mm,受该气象条件的影响,今年玉米播期普遍延后5~7天,经田间调查可以看出,到八月上旬,玉米各生育期也普遍拖后5天左右,由于我省玉米越区种植现象严重,而日。存在着玉米生育期普遍拖后,因此,各地应严格抓好玉米抢积温、促早熟等后期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放秋垄。放秋垄在玉米灌浆后期进行。秋后田间杂草旺盛,放秋垄是要割除田间杂草,不仅对当年玉米有利,而且对减轻下年草害十分重要。放秋垄要浅锄,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效果十分显著。进行时,防止伤根过多和折断叶片。

二是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玉米植株上除主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叫“瞎棒”。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土穗充实、棒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三是割除“空秆”。人们常把没有长出雌穗和虽有雌穗但到秋只是个青棒或瞎棒的玉米植株,统称为空秆,在一般的年份里,这种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这些空秆株,形成原因有:1、高温干旱;2、种植密度过大:3、营养缺乏或失调:4、施肥不合理:5、阴雨天气过多等。它们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

四是打底叶。今年玉米大斑病较重,底部大部分叶片老化,已失去功能作用,要及时打除干净,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

五是除“乌米”。玉米“乌米”即是丝黑穗病,危害玉米穗不能结实。在田间要全面检查,在跑粉前必须连同玉米植株一起清除,深埋处理,不能做饲料或沤肥,防止病害再度传染。

六是去“干巴缨”。这是因为玉米棒下部的花丝最先抽出苞米叶外,容易授粉,所以,玉米棒下部很少有缺粒现象,所以,玉米棒上部的花丝最后抽出来,先抽出来的花丝已经完成授精作用,逐渐开始萎蔫(干巴缨),这样后抽出来的花丝就被这些“干巴缨”所遮盖,不易接受花粉,不能结实。剪掉“干巴缨”能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增加产量。据试验,剪一次“干巴缨”可减少秃头50%:剪两三次,可基本消灭秃头现象。剪丝的时间应在玉米花丝授精枯萎后。方法是用手将花丝轻轻提起,再用剪刀将枯萎的花丝剪去。同时留下幼嫩新鲜的花丝,使其成壶嘴形,以便使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授精结实。

七是站秆扒皮晾晒。实践证明,玉米蜡熟末期站秆扒皮晾晒是玉米田间脱水、促早熟极为有效的措施,各地要加大这一技术的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农民全面采用这一技术,同时技术要到位,不要“扒金边”,要注重实效。

八是适时收获。玉米收获期需根据种植用途而定。籽用玉米宜在蜡熟后期收获,早收有利于防止病害侵染,防止倒伏,并且有利于干燥与秋耕。专用青贮玉米宜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收获,这时植株的营养物质积累达到高峰期,植株含水量在68%左右适宜青贮。对于活秆成熟的粮饲兼用玉米,收获期可定在蜡熟中后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物质和能量的损失。

九是及时脱水。针对今年玉米含水量高的实际,玉米收获后要积极采取“码趟子、上篓子、晾辫子”,加速玉米籽粒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