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水稻需肥规律

发布日期:2018-03-23 17:49

1、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的生育时期通常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孕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

玉米一生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第三位。氮磷钾比例为:l:0.4:0.92。

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的氮磷钾量公斤

作物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钾

玉米

2-2.15

1.1-1.4

2.14

玉米磷元素的营养临界期是在出苗后的三叶期,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影响很大,所以磷肥大多以基肥和种肥形式施入。

玉米氮素临界期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大,但要求的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

玉米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在大喇叭口期,这个时期玉米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是最多的。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7%、有效磷35.07%、有效钾O%。因此钾肥应该在生长前期施用,后期施钾肥没有意义。

玉米对锌非常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锌少于0.5-1.Omg/kg或田间长时间没有施用有机肥,就需考虑施用锌肥。碱性、石灰性土壤,长期磷肥施入量大的地区,易诱发缺锌。

2、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

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因此,常称水稻为“喜硅作物”。

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对其他元素的需要量有多有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日益增多。生产上可以根据测土数据科学施用。

生产100公斤水稻籽粒需要的氮磷钾量公斤

作物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钾

水稻

2.1-2.4

0.9-1.3

2.1-3.3

氮磷钾比例为l:0.5:1-1.3。

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十分显著,通常是随着生育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进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2周。二是插秧后7—8周(幼穗分化期),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的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中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一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在水稻抽穗开花以前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钾的吸收高峰时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