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制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18-03-25 08:14

杂交玉米制种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种子产量,尤其对解决制种亲本生育期长、生产基地无霜期短的矛盾效果明显。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和保持土壤水分效应,能有效利用光热资源和水肥条件,加速生育进程,延长有效生育期,从而达到早熟高产。多年实践证明,采用地膜覆盖是解决杂交玉米制种抓全苗、调花期、保产量、上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影响杂交玉米覆膜制种产量的主要原因,是植株后期脱水脱肥。脱水脱肥会造成植株早衰,果穗籽粒养分供应不足,成熟度差,灌浆不实,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色泽差,因而造成产量下降,种子商品性差。因此,在杂交玉米制种生产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放苗。采用先播种后覆膜的方式,播后7~10天应到田间注意观察。苗基本出齐时,先破膜放风,防止烧苗;当苗长至1叶1心至2叶时及时放苗,随出随放,同时要随放随埋孔,以利保墒保温。

2、育苗补苗。玉米制种主要靠?[数保产量,覆膜玉米成本高,更需注意保全苗,如缺苗势必影响产量,为此可采取育苗的办法来弥补。育苗在播前3~5天进行。最好用营养钵育苗,以防伤根。缺苗后及时补栽,仍不影响产量。若等发现缺苗后再补种干籽,则易造成弱苗、花期不遇、成熟不好等问题,效果较差。

3、重视中耕。中耕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促进根系的生长,并促进根系下扎到足够深度,使植株在整个生育期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直至有能够抗倒伏和抗旱的能力。第一次中耕要早、深,充分破板结,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第二次中耕主要是破膜下板结,促进根系下扎,疏松土壤,为开沟追肥打好基础;此次中耕不能过深,以免伤根。第三次中耕是开沟追肥,要有足够的深度,开沟覆土的质量要高,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

4、及时破膜、撤膜。玉米地膜覆盖,主要作用在于前期增温保墒,到了拔节及孕穗期,玉米制种田需要补充大量水分,浇水时如不先行破膜,只能浇到垄背,很难浇到膜下。在高温干旱天气情况下土壤水分从出苗孔大量蒸发,膜内干土层逐渐增厚,使膜下的根系生长受到限制,根系生长量减少,平直生长量多,次生根难于形成,根系深度不足,导致根系生长不利。特别是阵雨过后天气转晴,地膜透光强烈,水汽直接蒸烤下部叶片,使得植株常出现早衰。如果不及时揭膜,一是会造成中耕伤根,二是会降低玉米植株的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玉米后期对水肥的吸收,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覆膜玉米应在玉米拔节至孕穗期先行破膜或扒膜,随后浇水,既起到了覆膜的先期增产作用,又避免了后期地膜的透光蒸烤及不透水性导致的副作用。制种生产上一定要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去落实。

5、及时浇水。玉米的关键需水期在孕穗期,此时缺水将严重影响产量。弥渡县玉米制种关键需水期大体在夏至前后,此时正值玉米大喇叭口期,只要有灌溉条件的应该立即安排浇水。而大部分制种基地夏浇时间多集中在玉米抽雄期,安排在小暑以后,在干旱年份已错过了玉米的关键需水期,实际上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卡脖旱”。宝贵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覆膜加快了玉米亲本的生长进程,加大并提前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因此,更应该及时浇水,保证覆膜制种的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