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控高增产取代多效唑方案

发布日期:2018-03-30 01:54

近些年,上杭县芋农淋施多效唑控制芋苗生长,减少叶面积,增厚叶肉,增粗芋柄,从而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芋抗性、品质和产量。芋叶开始满垄时,也就是有5-6片芋叶,株高1.2-1.3米时,亩淋施600-700克多效唑亩淋施600-700克多效唑。但这种做法带来多效唑在作物、土地中严重残留问题,己明显影响后茬作物生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做法,亟需改变。笔者综合各地先进做法,旨在为芋头管理中能取代滥用多效唑的安全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1、剥残叶、除子芋。①剥残叶。剥叶有利芋田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球茎的膨大。一般割叶3-5次,每次只割去已失去光合作用的基部黄叶。芋叶长至9片以上时进行,以后每隔15-20天割叶一次。割叶不可过多,以免影响产量。②除芋荪。荪芋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在保证种芋足够的前期下,必须铲除部分芋荪,以保证母芋产量。去芋荪主要是铲除中前期产生的芋荪。具体方法是:芋荪出土时,用一竹片或小铁铲沿芋荪附近(离母芋7厘米以上)直插,切断芋荪地下根茎,便于脱离母芋,然后将芋荪轻轻地抽出。

2、用稀效唑取代多效唑。烯效唑属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其活性较多效唑高4-10倍,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仅为多效唑的1/10,因此对后茬作物影响小,芋田使用时即在芋头有5-6片芋叶,株高1.2-1.3米时,每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40~50千克喷施。为提高沾着力,可混加展着(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