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2018-05-17 01:56
问:
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春季严重危害小麦的一种土传性病毒病,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长江、黄河中下游近10个省区相继出现,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小麦受害一般减产10%~15%,严重者减产85%以上甚至绝收。

小麦染病后,苗期新生的叶片就可能出现褪绿或扭曲现象。春季发病后,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逐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病株株型松散矮小,穗短小,有的穗轴弯曲,形成畸形穗,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

梭条花叶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不能经种子、昆虫传播。传播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该菌是一种小麦根部的专性弱寄生菌,本身不会对小麦造成明显危害。冬麦播种后,禾谷多黏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病毒随之侵入增殖,并向上扩展。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开春后表现症状。小麦收获后病毒随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越夏。病毒能随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土温15℃左右,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禾谷多黏菌游动孢子活动和侵染;高于20℃或干旱,侵染很少发生。该病发生时间集中在苗期及小麦返青后,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低洼地发病较重。该病经土壤传播,而且多年种植感病小麦品种后土壤中的病菌、病毒数量会不断增加,常致病害连年加重发生。

目前对该病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流行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此外,可以通过轮作换茬,与油菜、大麦等进行多年轮作,减轻发病;加强管理,避免病害通过带病残体、病土等途径传播;冬麦适时迟播,避开传毒介体的最适侵染时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结合中耕增施速效氮肥。轻病田在返青期用5%菌毒清500倍液加稀土1000倍液喷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