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赤衣病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8-05-28 22:21

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银白色或粉红色脓泡状物。从次年3月下旬开始,在病疤边缘及枝干阳面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泡,散生或彼此相连成为长条状病斑,长达5~6cm。不久整个病疤上覆盖粉红色霉层。干燥时到处飘散。

为害症状:

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银白色或粉红色脓泡状物。从次年3月下旬开始,在病疤边缘及枝干阳面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泡,散生或彼此相连成为长条状病斑,长达5~6cm。不久整个病疤上覆盖粉红色霉层。干燥时到处飘散。

预防措施:

采用农业综合技术措施,培养健壮的树体,提高抗病能力。加强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因杨梅大多种植山坡地上,因此,园土较贫瘠,需间隔2—3年对土壤深翻1次,深翻的同时施入杂草、枯枝残叶等土杂肥,利用杨梅园的周围土壤进行培土,有利于根的生长。增施钾肥1~2次。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在杨梅树芽萌动时(2月下旬)用8%石灰水涂刷枝干。

防治措施:

1、在3月中旬,结合防治其他病虫,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约隔1个月再喷1次,连喷2~3次,能有效防治杨梅赤衣病。

2、发病严重时刮除病斑,在伤口上涂波尔多液,保护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