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治夏玉米褐斑病

发布日期:2018-08-11 17:53

我站近日调查发现,区域内部分夏玉米田发生玉米褐斑病危害,一般病株率3%-5%,严重地块达15-20%,极个别地块病株率高达40%以上,主要在玉米的中上部叶片症状明显,望农户注意防治。

症状: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后期病斑破裂,散出褐色粉末。

发病规律及条件:玉米褐斑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并侵害玉米的幼嫩组织。7-8月份温度高、湿度大,且阴雨日较多时,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低洼潮湿地块、土壤瘠薄的地块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品种抗性差的地块发病较重。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2、药剂防治: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100克/亩叶面喷雾;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同时都可加入黄叶速绿、爱多收,磷酸二氢钾,尿素水等调节剂或叶面肥(已追肥地块不必喷施叶面肥),有玉米螟地块还可加入杀虫剂混合喷施1-2次,间隔7-10天,既增强玉米抗病力,还能治病灭虫。

注意事项:亩用水量在30公斤以上;喷雾要均匀、全面,喷后遇雨要补喷;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以后喷施;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