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蚜虫小心陷入误区

发布日期:2018-08-19 22:43

小麦蚜虫,简称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但近年来出现防治效果不佳,有些年份小麦蚜虫要进行三、四次防治。通过分析其原因,除天敌减少外蚜虫发生严重外;还有药剂选用和配比和使用量不对,使用了假冒伪劣产品等原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尽管防治蚜虫成为麦田管理的常规措施,但是科学的防治蚜虫,可有效提高控制蚜虫效果,对于减少小麦生产损失还是非常必要的。

一、防治误区

1、气候影响使小麦氧乐果是人们防治小麦蚜虫的主要药剂,小麦蚜虫对氧乐果的抗药性及市场上出现的含量不足的药剂,导致防效差。

2、再就是选用啶虫脒类农药,因啶虫脒在低温情况下药效低,从而出现农药选用不当造成防治效果差的现象。

3、防治意识差造成防治时间偏晚。农民认为蚜虫是容易防治的,却忽视了防治时间,等蚜虫严重超过防治指标时才抓紧防治。在4月下到5月中这段时间内,只要达到防治指标百穗蚜量500—800头即可以进行防治。因为麦蚜繁殖速度快,一年可发生10—20代,条件适宜时20分钟一代。

4、防治技术不到位。主要是喷施时兑水少,药液量少,喷施不均匀。盲目加大药剂而忽视了水量,由于蚜虫分布发生了变化,喷药时还集中在穗部和上部叶片一扫而过的喷药方法会造成喷施不均匀,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

二、防治方法

根据上述情况,应及时掌握科学的防治技术。当抽穗期百株平均蚜量500—800头应立即进行防治,一般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等,选用吡虫啉或乐果与菊酯类药剂复配的可降低成本,增加药效。在穗期防治时应考虑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及干热风等,喷施时喷匀喷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