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种植中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8-08-27 14:17

本文总结了杨树食叶害虫(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草履蚧)的危害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杨树是属杨柳科一种很普通的落叶乔木树,作为北方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汤阴县近十几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人工栽植的杨树都是纯林且大部分栽植密度过大,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现结合汤阴县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杨树食叶害虫在我县发生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草履蚧。

一、杨扇舟蛾(杨小舟蛾)

本地杨小舟蛾发生期比杨扇舟蛾依次推迟约15-20天左右。

1.危害状

1-2龄初孵幼虫群集叶面啃食表皮,呈箩网状,稍大分散取食整个叶片,仅留叶脉和叶柄;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仅剩叶柄。

2.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23-37mm,雌成虫38-42mm。体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1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灰褐色。卵:扁圆形,直径约lmm,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每节上着生环状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第一和第八腹节背中央各有1个枣红色的瘤,其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蛹:体长13-18mm,褐色,腹末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

3.生物学特性

在汤阴县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6月、7月、8-9月。幼虫出现期晚1~2周,可危害至10月份。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未展叶前,卵产于小枝,以后产于叶背,块产,常百余粒单层排列,易于发现。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共5龄。末龄虫食量最大,占总食叶量的70%左右,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间内将全株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有垂丝迁移现象。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末代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皮裂缝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4.防治方法

4.1人工物理防治。人工摘除卵块、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孵幼虫、吐丝缀叶后化的蛹,然后集中销毁。

4.2化学防治。2至3龄期,喷25%阿维.灭幼脲Ⅲ号800至1000倍液,或喷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至8000倍液。

4.3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灯光诱杀。用黑光灯引诱成虫飞至,并在灯下置一大水盆;或用佳多振频式杀虫灯,每晚可诱杀蛾类100~300只不等。

二、春尺蠖

1.危害状初孵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幼虫稍大后食量大增,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不规则的缺刻,4-5龄吃全叶,仅留叶柄。

2.形态特征

春尺蠖是一种灰褐色的蛾子。成虫:雌蛾无翅,体长7-19毫米,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短刺。雄蛾有刺,体长10-15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灰褐色,翅面具3条黑褐色波状横纹,中间一条常不明显。成虫体色因取食不同的树种常有变化。卵:长圆形,有珍珠光泽,卵壳上有刻纹,初产时灰色,后逐渐变为深灰色。幼虫:老熟时体长22-40毫米,初龄幼虫黑黄色,以后体色变化较大,有褐色、绿色、棕黄色等。头部有两突起,腹足两对,气门线为淡黄色。蛹:褐色,纺锤形,末端有臀刺。

3.生物学特性

每年3月初成虫开始羽化出土。见卵时间为3月中旬,下旬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并开始取食叶片,危害树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9个多月。在我县东部乡镇任固镇、五陵镇干旱的沙土地最适宜于春尺蠖生存。成虫多在晚上19-20时出土,雌虫无翅,爬行力强,多爬在树干下部等待交尾。雌虫产卵于树皮缝、剪锯口或枯叶内。小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荡转移,老熟时选择干湿度适宜的土壤中化蛹,并能随土壤温湿的变化而上下蠕动。

4.防治方法

4.1成虫期防治:根据发生情况,在3月初将高效氯氢与柴油按1:10的比例进行混合,把草绳浸入药液中1-2小时,取出后系在树干下部距地面30-40厘米左右,可阻杀雌成虫上树。每天早晚清扫树干基部的春尺蠖若虫,集中烧毁,但要结合地面喷药或者深埋才能达到防治目的。

4.2卵期防治:一是喷药。成虫产卵后或者卵孵化期在树干上喷5%氟虫脲1500-3000倍液或者氯氰菊酯2000倍、40%速扑杀700-1000倍喷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二是人工除卵。根据该虫产卵在树干的粗皮缝的习性,卵多集中在树干下部,可组织人工刮除或用树枝、石块砸死虫卵的方法,也能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

4.3幼虫期防治: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树木发芽展叶期,采用高压喷枪在树冠上喷洒25%灭幼脲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4.4蛹期防治:在春尺蠖盛发的地区调运苗木时,应加强检查,避免把土中的越冬虫卵带入,发现有虫应及时处理。同时应注意在当地有春尺蠖危害的树木不要轻易移植别处,以免虫害扩散蔓延。

三、草履蚧

1.危害状以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树木的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致使林木树势衰弱,生长缓慢,早期落叶。

2.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紫红色,体长5-6mm,翅展约10mm,复眼较突出。雌成虫体长约10mm,扁平椭圆,无翅,背面灰褐色,腹面黄褐色,背面稍隆起,体被薄层白粉状蜡质分泌物。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桔黄色,包被于白色绵状卵囊中。若虫:与雌成虫相似,但体小色深。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mm,外被白色绵状物。

3.生物学特性

草履蚧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卵囊中于树冠下土块和裂缝及烂草中越冬。翌年2月至3月中旬孵化,一般2月中旬后,随气温升高,若虫开始出土上树为害,爬到嫩枝、幼芽靠口针刺吸树液,早的2月上旬就开始上树,4月上、中旬为为害盛期。1龄若虫末期,虫体分泌大量白色蜡粉,雌虫经第2次脱皮后虫体增大活动性增强。4月下旬,雄虫开始在树皮裂缝及翘皮下化蛹,5月上旬,雄虫羽化后和雌虫交配死亡,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交配后的雌虫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由树干爬到树根附近疏松的泥土中产卵,以卵在土中度夏越冬,早的5月上旬就开始下树,晚的到6月下旬或7月初。

4.防治方法

3-4月是防治杨树草履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回升,草履蚧爬上树,危害杨树。草履蚧可防可治。

4.1人工防治:组织人力彻底清理被害树附近的松土及枯叶、枯草,铲除其产卵越冬场所。于若虫孵化上树期和雌虫下树产卵期组织人力及时清除被塑料环阻隔的虫口。

4.2物理防治:利用草履蚧上下树的习性,在早春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皮,涂一圈约10cm宽的粘虫胶,阻杀若虫上树;或涂油环,取废机油、黄油按4:1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取混合液在树干上涂10-20厘米宽的隔离带;或扎塑料布,用50厘米宽的新塑料布缠绕一圈,下端用泥土压实,上端用胶带封口。要经常查看,发现有风干现象及时增涂粘虫胶,如果草履蚧死虫过多过厚时要及时进行清理。

4.3化学防治:一是喷雾防治。发现已有上树的孵化时或若虫,应及时用2.5%溴氰菊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倍液或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农药1000~1500倍液喷雾触杀,如若虫已上树可用高射程喷雾机防治。喷药最好在3月中旬之前,否则由于草履蚧若虫开始分泌白色蜡质会降低药效;二是打孔注射防治。对于杨树等高大树木,喷雾难以达到树冠,可在树干基部周围不同方位打3-4个孔,在3月下旬用注射器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1倍,或甲胺磷、久效磷等农药,每孔注入2ml,按照5-10毫升/株的剂量,或4月初使用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倍。有较好的杀虫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