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壳平菇高效栽培技术,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8-08-31 00:11

平菇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应能力强、易栽培、产量高、销路广等特点成为北方地区栽培最普遍的食用菌品种。其营养价值高、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经常食用,能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并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其适应性很强,生命力旺盛,对栽培方式、场地要求均不严格,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初夏都可生产;其生长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生物效率高,从种到收只需40d左右,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项目。现将平菇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1:棉籽皮94%,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配方2:棉籽皮45%,玉米芯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配方3:棉籽皮45%,麦秸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配料准备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0∶(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pH值为7.5~8.0。选向阳、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培养料加pH值为9~10的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50kg/m堆料,建成宽1.5m左右、高1.2~1.5m、长度不限的堆料。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2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撤出竹竿,然后盖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发酵结束即可进行装袋接种[1]。

3装袋接种

选用(22~25)cm(45~50)cm的塑料袋,采取4层菌种3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菌种量一般为15%左右。两端袋口菌种量应大,有利于菌丝生长。

4发菌管理

菇棚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至菇棚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或搭架码放。早春晚秋温度低,可南北2行并列为1排,每排留出走道,可堆10~12层,其他季节单行排列。气温高时也可堆放2~4层料袋堆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并留出人行道。覆膜保温时定期揭膜通风,防止因缺氧抑制菌丝生长[2]。

5出菇管理

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d左右、低温型30~35d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体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菇棚消毒,注水浸湿待晾干后,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整齐地堆放于畦床,堆高7~8层。然后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当料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平菇病害有绿霉、曲霉、毛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是防治绿霉和黄斑病。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或接种时消毒不严格,或出菇后因采菇时菇根处被侵染,均能产生绿霉。当菌床培养料上或菌袋两端发生少量绿霉时,用0.1%绿霉净、0.1%~0.2%克霉灵或浓石灰水清液涂抹或喷洒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扩散蔓延,或用0.02%菌绝杀处理侵染部位能抑制杂菌生长。若菌床或菌袋出现绿霉已深入到料内,应及时用0.2%菌绝杀液浸纱布盖住,然后轻轻挖掉已污染的料块,在挖除后的料面喷0.2%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也可涂抹浓石灰乳,再用新鲜料或菌种填平,可控制其发展。对于污染严重的菌袋可深埋处理。在出菇期间,可用克霉灵800倍液,隔3~5d喷雾1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他病害的防治与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是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3-4]。

6.2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时常见的虫害有线虫、螨类、蚁、蜗牛、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500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等。

7采收及收后管理

在适宜条件下,从子实体原基长成菇体大约7d,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时及时采收。采菇时大、小一次性采完,勿摘大留小。采收时要整丛收,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菇体,不要把基质带起。采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喷水1次,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经7~10d见有菇蕾出现时,再按出菇要求管理,采完2潮菇后,一般菌袋发生失水,应给以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