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

发布日期:2018-09-07 06:48

一、常见病害

1.细菌性病害

子实体污染现象:菌盖上的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潮湿时,中央灰白色,有乳白色粘液。菌杆、菌盖全部变黑褐色,质软,有粘液,最后整朵菇腐烂。

子实体防治:出菇期间,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以下。避开春季高温、高湿的影响。要及早治虫。发病初期,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兑水喷雾,或用浓度为40-50mg/l的链霉素液喷雾,可抑制病原细菌的扩展。

菌种污染现象:菌种制作时,常发现以麦粒及粪草为基质的菌种瓶(袋)外壁局部出现“湿斑”。和淡黄色的粘液(菌落)。打开棉塞有一股难闻的气味,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腥臭味。这种现象大多是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多属于芽孢杆菌类。

菌种污染原因: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灭菌不彻底、放气不足造成假压,灭菌时间过短等,都能造成灭菌不彻底而引起细菌性污染。灭菌后冷却速度过快,也会引起残存抗热性细菌的增殖而导致污染。

2.子实体真菌性病害

①、发生与危害:在菇床上产生白色棉毛状菌丝,迅速蔓延扩大,及至遍及整个菇床。后期,白色菌丝变成红色或水红色。被棉毛状菌丝包围的子实体变成褐色,最后腐烂。

②、防治:采用二次发酵,加强通风,或喷800-1000倍多菌灵、100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此外,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消除病菇,对控制该病的发生与蔓延也是有效的。

3.料内真菌性病害

a、曲霉类:污染现象:常在棉花塞和瓶颈交接处或培养基面上出现曲霉的污染斑,用放大镜可看到一丛丛黄色、土黄色、褐色、烟色、黑色成丛簇的色斑。

污染原因:菌种瓶填料后没有马一清洗或清洗不干净,为杂菌孳生提供场所,使用劣质、短绒棉花做棉塞,灭菌过程棉花塞受潮,加上棉花塞制作过于松散,有利于曲霉孢子顺着棉塞和瓶壁之间侵入;棉塞经过高压灭菌后部分脱脂,在梅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高,棉塞吸潮,在菌种扩接时,如果瓶口没有经过认真检查及火焰消毒,棉塞一打开,曲霉分生孢子就会随接种操作过程产生的气流带入待接的培养基内,造成污染。

b、青霉类:污染现象:青霉同样是一种常见的污染菌。在28-32℃高温高湿条件下,青霉分生孢子在1-2天就萌发成菌丝。菌丝体初期白色,繁殖迅速,很快出现蓝绿色粉状分生孢子,星点状散布在培养基的表面,或形成菌斑。

污染原因:同曲霉

c、木霉类:

污染现象:菌落生长迅速,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菌落表面颜色有不同程度的绿色,有浅绿,黄绿、绿色或深蓝绿色。

污染原因:同曲霉。此外,培养料预湿不足,灭菌时间不够,培养料颗粒内所附带的杂菌未被全杀部死,接种后数天,瓶壁或袋壁出现细小水珠,几天后突然爆发形成绿色木霉分生孢子。

d、酵母菌

污染现象:一级种斜面试管出现粘稠状圆形菌落。在麦粒二级种或三级种培养基中也常会出现。常见种有酵母菌,红酵母菌,橙色红酵母菌等。

污染原因:灭菌不彻底。

e、链孢霉

污染现象:初期从棉塞上长出须状的白色菌丝,垂下直到培养基面上。菌丝很快变成橘黄色,绒毛状,随后透过棉塞出现馒头形,

长出分生孢子梗及成串分生孢子,橘黄色或橘红色,这种链孢霉能杀死食用菌菌丝,引起菌瓶发热,发酵生醇,因此很容易从菌种室内嗅到酒味。

长出分生孢子梗及成串分生孢子,橘黄色或橘红色,这种链孢霉能杀死食用菌菌丝,引起菌瓶发热,发酵生醇,因此很容易从菌种室内嗅到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