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水稻“早翻晚”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09 11:11

6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各地遭受持续暴雨影响,部分地势较低的低洼圩田的秧苗淹水深、淹没时间长,秧苗受伤严重甚至死亡。笔者认为,水稻淹没秧苗生长点、淹水时间超过2天、叶片腐烂的田块最好改补种。如果仍然种植水稻,建议改种早稻,实行“早翻晚”栽培,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选择合适早稻品种。品种的选择要与淹水田退水时间相匹配,凡是7月上旬能够退水的,可选择早稻品种实行育苗移栽或者抛秧,如T优15、株两优211、早籼615、早籼788;7月15日前退水的可选择早、中熟品种直播,尽量选择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好的早稻品种。如浙辐991、早籼276和早籼788等早中熟早稻品种;迟于7月20日退水的田块不提倡进行“早翻晚”栽培,建议改种荞麦、秋玉米、时鲜蔬菜。

适时适量早播。实行育苗移栽的,要尽早择地做苗床,根据大田退水时间确定播期,一般秧苗秧龄20天左右均可。如果直播,一旦大田退水就要马上整地直播。用种量要适当加大。移栽田块每亩大田杂交稻用种按2.5-3公斤,早播的用种量稍少一点,迟播的可适当增加一点。常规品种每亩大田用种量用4-5公斤;实行直播的,每亩大田杂交稻用种量3公斤左右,常规稻5-6公斤,播后要排苗补棵、移密补稀,尽量做到秧苗均匀。

及早晒苗考田。及时开沟排水晾田。当大田具有足够的基本苗数时,对田间有积水的田块,及时开好排水沟进行晾(晒)田,促进根系下扎;对没有积水的田块,也要开好排水沟,以便后期排水晾田。晒田1个星期左右,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叶片直立即可复水。

科学施肥。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为争取早蘖,施肥上要采用重基肥,早追肥,看苗施穗肥,酌情喷叶面肥。纯氮总施量控制在每亩10-13公斤,纯钾总施量10-15公斤。氮肥要早施,避免推迟到后期施用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和“卡颈”现象发生。

防治病虫害。因“早翻晚”水稻秧苗嫩绿,易稻瘟病、纹枯病、遭蓟马、螟虫和飞虱等病虫危害,要及时施药防治。由于田间密度大,要特别注意搞好中后期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的防治,特别要注意防好后期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危害,可在破口前后喷施1~2次井冈霉素和三环唑等来防治。

预防“寒露风”。补种的“早翻晚”水稻,在抽穗期可能会遇到低温天气,使得抽穗不畅,出现卡颈现象,这时可可在抽穗初期亩用1.5~2克“920”兑水40公斤整块大田均匀喷施,并灌深水保温,辅助解除“包颈”现象,以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