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桃花心木的栽培繁殖与造林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18 02:28

1特征特性

大叶桃花心木原产于中、南美洲,属糠科常绿高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接近根部的树皮有纵向斑剥片状裂痕;一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一7对,呈斜卵形,叶前端尾尖,叶长6-21cm,叶表亮丽、革质,在3-4月份有短暂落叶现象,但随即萌发新芽;为小型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茹果呈卵形,为棕褐色木质状,长约16cm,成熟时从基部开裂为5瓣,种子带有翅。花果期依不同地区而有差异,南半球9一10月为花期,第2年7-8月为果期。大叶桃花心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商品材之一,木材颜色为深红色或棕褐色,纹理交错;坚韧细致,切面花纹非常美丽,硬度适中,易于加工、刨光、沙磨、上蜡、漆油等,也非常适合于旋切,是极好的高级家具原材和建筑用材。市场需求量极大,天然林中植株数量越来越少。目前,大叶桃花心木已广泛栽培于全球的热带地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大叶桃花心木资源,我们特将其育苗和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2育苗技术

2.1母株选择选择树木高大、通直、圆满、无病虫害、活力强的10一15年健康植株作为采种母株。

2.2树种采集果实由灰绿色转变为棕红色时表示果实进人成熟期,在茹果即将开裂时即可采摘,采摘后置于阴凉处1-4d,待其开裂,或捣开果皮,取出种子,去掉膜质种翅,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95。

2.3圃地准备苗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即1/4细沙、3/4壤土),避免苗床积水导致种子腐烂。种子直接撒播于苗床上,播种量为80粒/平方左右,撒播于苗床后覆盖细沙土约0.5cm厚遮荫。播种后一般10一20d开始萌发,发芽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待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直接移入营养袋中。

2.4幼苗管理

苗木移植后恢复生机时可稀薄追肥,播种后每天早晨或下午应洒水1次,以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应用遮荫网进行遮荫筱盖,以防幼苗被阳光灼伤。2.5出圃标准1一1.5年苗高为1-2m,可出圃造林。庭院绿化苗木则宜用2一3年生的大苗。

3造林抚育技术

3.1林地选择大叶桃花心木种植适宜的温度为10-369v,生长最适温度为25一3090、年降雨量为750一4500mm;苗木较耐寒,可耐1℃低温,壮龄树木可耐1一2℃左右的极端低温,仅树叶和未成熟果实脱落,温度回升后又很快重新荫叶;能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但以排水良好、带沙质的猫土最佳。

3.2合理栽植按水平带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50cmx50cmx40cm,表土回穴,同时适当用有移明巴作基肥。造林密度为4mx4m,幼林期间可间种豆科草本植物,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苗木生长。营造混交林时,应选择一些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以便在幼林期间给大叶桃花心木幼树遮荫,但后期应进行修枝处理,否则会影响大叶桃花心木的生长。

3.3除草造林后当年全面砍除杂草,穴周围松土1次,之后的3一4年内每年砍草2一3次,松土1一2次,同时结合施肥,每年春季每株可施用1次复合肥50一100g或有机肥300-500g.

4病虫害的防治

4.1病害大叶桃花心木的主要病害有瘁倒病、根腐病和茎腐病。

4.1.1瘁倒病。主要感染苗期的根和茎干基部,导致苗木突然枯萎死亡,在被感染植株及周围表土上可见直径0.5一1mm的浅棕色抱子囊,并有一层白色的菌丝体。苗床播种前,用500一1000倍的硝基苯稀释液3时消毒苗床、土壤。

4.1.2根腐病。当苗木出现淡红色或淡紫色时,说明有根腐病菌的侵染。播种前可用3一6IJ衬的克菌丹溶液消毒苗床,或用双硫胺甲酞浸泡种子进行消毒。

4.1.3茎腐病。属苗期病害,受感染的苗木茎干基部发黑腐烂,从而导致苗木枯萎。目前尚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

4.2虫害大叶桃花心木的主要虫害有桃花心木皮细蛾、奎宁刺育蜻、桃花心木斑螟和象鼻虫。

4.2.1桃花心木皮细蛾。该虫体细小,潜人叶面组织中,导致叶面发黄枯萎。可喷施低毒有机杀虫剂于叶面上防治。

4.2.2奎宁刺育蜷。大叶桃花心木受害部位变黑。喷施接触型杀虫剂可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危害。

4.2.3桃花心木斑螟。导致树型弯曲,材质降低。发现被危害的植株应立即清除出林地并烧掉。

4.2.4象鼻虫。可导致树液流出,变成胶质物。在树干基部喷施低毒有机杀虫剂,或人工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