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18 09:39

一、培养料配方

每亩大棚用麦(稻)草5000千克,干牛粪2500千克,饼肥400千克,尿素75千克、碳铵75千克,磷肥75千克,石膏100千克,石灰125千克,甲醛6千克,敌敌畏1.5千克。

二、建堆翻堆方法

堆料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离菇房和水源较近的地方。料堆南北走向,可使日照均匀,有利发酵;为减轻劳动强度,粪肥、饼肥放在第1次翻堆时加入。建堆时,只把麦稻草浸水泡透,在正面铺一层2-2.5米宽、25厘米厚的草,长度视栽培面积多少而定,堆好一层,浇一次水,这样一层层往上堆,堆10-20层,堆高1.5米,料堆四周垂直,堆顶呈拱形,堆后有水渗出,不够第二天应再补水。

为使粪草发酵均匀,每隔几天要进行翻堆,每次翻堆间隔时间依次为7天、7天、6天、5天、3天,整个堆料时间约26天,稻草各缩短一天为23天。翻堆要求上翻下,下翻上,外翻内、内翻外,粪草充分抖松,并且补足水分。第一次翻堆须在建堆7天后进行,方法形状同建堆一样,且在前1天将牛粪、饼肥、水分,层层加入,下少,上多,以手紧握培养料能下滴6-7滴水为宜。第二次翻堆离第一次翻堆7天后进行,堆形缩小,高度不变,翻堆时碳铵磷肥混合,加入草层,水分4-5滴即可,不够还须补水。第三次翻堆离第二次翻堆6天后进行,粪草混合拌匀,加入石膏、石灰粉,堆温不够或缺少粪肥、饼肥,可适当加入麦麸,水分2-3滴。第四次翻堆离第三次翻堆5天后进行,每层均匀喷雾0.2%的敌敌畏和1%的甲醛混合液。调节含水量为65%左右,即用手紧挤培养料能下滴1-2滴水为宜,pH值7.5-8,料堆放宽,以减少边料,第四次翻堆后2-3天即可进棚,进棚前一天料堆四周需用敌敌畏与甲醛混合液喷湿,然后覆盖薄膜,密闭一昼夜。

堆料过程中必须先湿后干,稻草用水量较少,第一次翻堆后凡遇下大雨,需用薄膜覆盖,雨过及时揭掉,以利通气。

三、建棚与播种

选择地势较高田块,竹竿扎棚,棚高1.7米,宽5-6米,用薄膜覆棚,棚四周挖沟压膜,用玉米秸秆和稻草遮荫,大棚南北走向为好,棚长20-40米为宜。进料前一天用甲醛加敌敌畏混合液喷湿地面,薄撒一层石灰,杀虫消毒。

培养料趁热进棚,堆成小垛,封闭大棚两端,促进增温发汗。次日摊料、拌松,使粪草混合均匀,铺成畦,厚20厘米,将瓶里麦料菌种搞散勾出,均匀撒在料面,轻轻拍平,再覆盖1厘米的碎培养料。播种后棚内温度超过30℃,中午需往棚外顶喷水降温。棚两端薄膜随气温高低而上下移动通风降温。

四、大田管理

播种后14-18天,菌丝深入料中2/3时,覆土。覆土前若发现有病虫危害,要及时根治后覆土。土粒可就地取材,利用走道挖土,按每百千克土加石灰0.6千克标准,拌匀土粒,调节含水量,使土捏成团,拌能开,一次性复好料面,厚度3-4厘米。塑料大棚地面返潮快,薄膜保湿性能好,覆土时把握好水分,一般不需再喷水,只在大棚两端通风处少量喷水保湿,直至出菇。

覆土后18-20天,小蘑菇陆续出现,土层菌丝发白,棚温降到22℃以下,利用早晚或冷空气南下的温差刺激,喷水催菇。塑料大棚地面种植双孢菇,一般只在头2-3茬时调水,以后就得停水直至越冬。每次喷水以靠近大棚两端放风处为主,中间少喷,湿处不喷。注意,不能喷水过量毁坏菌丝。要及时采摘蘑菇,采收标准是直径为4-5厘米,采后及时清理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