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干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8-10-04 10:51
问:
石榴干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有哪些?

石榴干腐病对石榴的危害非常大,那么石榴干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有哪些?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1、石榴干腐病危害症状

石榴于腐病菌可以侵染石榴枝干、花器、果实、果枝和新梢,其中萼筒处最易感病。

1.1石榴干腐病枝干发病

初期皮层呈浅黄褐色,与正常皮层颜色稍有差异。

不易被人发现。以后变为深褐色。随后被害部皮层失水干裂,变得粗糙不平,与健部枝f区别明显。发病部位迅速形成不规则扩展,不久即深达木质部,病皮开裂,严重的全树或全枝逐渐干枯死亡。后期病部皮层失水干缩,下陷,呈小块状翘起,易剥离,露出浅黄色表皮,木质部变为黑褐色,病部产生黑色小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1.2石榴干腐病新梢受害

嫩梢顶端干枯变黑,生长受到影响。病部皮层腐烂变褐后为黑色,并产生分生孢子。由于石榴花由短枝顶芽发育而成,因此,顶芽感病影响石榴花芽的形成,特别是“头茬花”的形成,影响石榴的产量和质量。

1.3石榴干腐病花器受害

一般在萼筒下部产生米粒大小不规则的浅褐色病斑,逐渐向外扩展后形成深褐色、边缘浅褐色、界限明显的病斑。

1.4石榴干腐病果实感病

病斑常发生在萼筒、果实与果实、枝条、叶片接触处,萼筒处最易感病。遇高温、高湿天气,病斑迅速扩展,特别是在秋季连阴雨天,果实发病严重。果实腐烂后有的脱落,造成严重落果,有的失水干缩成为僵果,挂在枝头,终冬不落。僵果内外密生黑色分生孢子器,成为次年重要侵染源之一。发病1周后,从发病部位逐渐向外产生密集小黑点,僵果内的种子、隔膜等部位均可见黑色颗粒。幼果受害后早期脱落,果实膨大。初期感病的果实干缩成僵果挂在枝梢,近熟期感病的果实脱落。

2石榴干腐病病原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为ZythiaversonianaSacc.,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丛生于果皮内,球形,黄绿色,切面内壁红色,外壁淡绿黄色。大小为56-144m×62-131,am。分生孢子梗束生内壁上,杆状,大小19-25,amX1.5,am。分生孢子梭形或纺缍形,无色,单胞,大小13-19m×3-5,am,常与粘液粘在一起,石榴树皮中的单宁酸可促其萌发生长。有性态为Nectriellaz-ersonianaSacc.etPenz.称石榴小赤壳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褐色表生,直径166-277,am,喙长44-65,am,内壁上生满周丝。子囊梭形至棍棒形,顶壁特厚,无侧丝,大小42-53m×8-l1,am。子囊孢子梭形,无色,大小ll-14,amX4-6,amE。病菌生长适温为24-28℃,最高温度为35℃,最低温度12.5℃。

3石榴干腐病发病规律

3.1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尽管不尽相同,但基本相似。孙德茂(2008)[4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7.5oC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5℃,其中27.5℃时,菌丝生长最快。病原菌在pH3-1O的PDA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其中pH为7时生长最快,在中性及偏酸的情况下病菌生长均较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5。C。低温贮藏期石榴干腐病可以继续发生危害,造成烂果。

据周又生等人(1999)]的研究表明,病原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侵染石榴枝梢、花(蕾)、幼果和果实伤口后,并不立即表现病症。病菌最适宜在22-28。C、相对湿度85-1O0和pH4-5的微酸性液中生长繁殖。在此条件下,干花丝、石榴皮经清水浸泡1次的汁液中,6h孢子萌发率达96,48h汁液中长满菌丝并开始形成孢子器。接种在干花丝、石榴皮经4次清水浸泡的汁液中,分生孢子极少萌发。接种在pH7的中性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36h开始出现菌落。田间接种表明,在有绒粉蚧的萼筒花丝中、果皮伤口处,喷水1次保持潮湿,96h出现病斑。不喷水的对照未出现病状。无伤口的正常果实上接种保湿与否都不现病状。接种在4次喷水的干花丝、伤皮果实上,并保持湿度,其致病果为1.7。室内外试验表明,高于35℃、相对湿度低于70,菌丝体发育畸形,高于4O|C,相对湿度低于60,则停止发育。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28oC,相对湿度为85-100,pH4-5。低于15℃,相对湿度低于75,pH值高于4-5时,不利于孢子萌发。

3.2石榴干腐病发生及流行规律

石榴干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树枝、僵果和果台上越冬。果园内的病枝残干和病落果也是重要侵染源。一般4-10月均能发病。翌年4月上中旬,当温湿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病菌随风雨、气流、昆虫和人为活动传播、侵染,造成该病蔓延和流行。

干腐病为专性寄生菌,多从伤口、自然孑L口和茎刺先端等处侵入,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多次形成分生孢子重复侵染。有伤口时,发病率高而且快。不同时期套袋试验结果表明,石榴干腐病菌侵染时期早,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7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前为发病高峰期。根据该病年发生时空先后和发病情况,可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

3.2.1石榴干腐病前期早春至5月中下旬,即石榴萌芽前直至开花前期,气温和空气湿度均较低,虽蚜虫、蝽象等刺吸式害虫种群数量较大,取食危害造成新梢枝条伤口,为病原菌侵入创造了条件,但因温度偏低,湿度不足,缺少病原菌迅速繁殖条件,并不立即表现病症,处于繁殖前的潜伏阶段。

3.2.2石榴干腐病中期为6-8月,此期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潜伏生长的病菌生长和繁殖速度加快。新梢和花蕾表现出症状,相当一部分幼蕾不能开花而早落。已坐果的幼果或已膨大的果实,当遇连续降雨或时晴时雨时,萼筒口向上或半向上的果实,萼筒内形成积水、半积水,萼筒内壁伤口、干花丝和果与果、果与叶片相接触处伤口,经雨水浸泡溢出微酸性汁液[3],为病菌迅速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高温高湿下5-6d果实即可表现出症状。刺吸式害虫危害幼嫩新梢、花器、幼果所形成的伤口是病原菌形成侵染的重要途径,在6月上中旬相当一部分幼果已受到病原菌侵染,但尚未发病,此时套袋仍会有15-20的果实在快速膨大期发病。不同时期套袋试验结果表明,石榴干腐病菌侵染时期早,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且可以再侵染。在发病中期的后期,接近成熟果实的20-3o发病腐烂,严重的病果率达40-50,个别果园或单株绝收,是全年损失最惨重的时期。

3.2.3石榴干腐病后期9-10月中旬,气温平缓下降趋于冷凉,相对湿度略降,果实膨大速度减缓,或果实已经采收,石榴营养生长速度加快,增强了树体抵抗力,利于伤口愈合,抵御后期病菌侵染,病原菌生长繁殖速率下降。同时,随着果实单果重增加,果实下垂,萼筒口向下,萼筒内难以积水,即使有积水,经雨水多次浸泡后溢出汁pH值升高,病菌生长失去良好条件。因此,后期病菌浸染减少,繁殖和生长速度降低,枝干和果实发病明显减少。

3.3石榴干腐病影响发病的因素

3.3.1石榴干腐病管理措施石榴的结果能力强,在生长期内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每年都要补充大量肥料,如果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特别是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往往会导致树势衰弱或徒长,削弱树体抗性,促使病害发生。修剪过重或枝条过于稠密,通风透光不好,都会减少树体养分积累,降低树体抗病性,也易感病。活组织伤口是该病菌萌发、致病的先决要素]。对主干及大枝进行环割、环剥会造成大量伤口,若措施不当这些伤口极易受到干腐病病菌侵染,导致枝干发病,削弱树势,进一步诱发该病的大量发生。尤其是枝干上千腐病病斑环绕枝干一周时,导致整株或整枝死亡。

3.3.2石榴干腐病结果量在正常管理情况下,树体的挂果量是左右是否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石榴幼树很少发生干腐病,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增多。从结果量看,凡挂果量大的树,不仅当年干腐病严重,翌春干腐病也严重,反之则轻。这主要是挂果量大,树体消耗大,长势弱,贮藏养分少,抗病力减弱,干腐病菌便乘虚而人。

3.3.3石榴干腐病气象条件冻害是诱发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子之一。因冷空气比重大,多集于地表及低凹地,以及地表附近温度日变幅大,石榴树接近地表根颈部(O-20cm)受害最重。主干受冻后,韧皮部发生褐变,易感染干腐病,并致整株死亡,或春季发芽晚,生长缓慢。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是引起石榴干腐病爆发的重要因子,夏季如遇连阴天,雨过天晴后,干腐病就会出现发病高峰。

3.3.4石榴干腐病品种与土壤不同品种发病情况不同,果皮厚的发病轻,果皮薄的发病重。沙壤土透气性好,雨后能及时渗透,空气湿度小,发病轻;粘土地透气性差,雨后或浇后园内湿度大,发病重。

4石榴干腐病防治方法

4.1石榴干腐病加强栽培管理

4.1.1石榴干腐病做好清园工作,减少侵染源夏季要随时摘除病落果,深埋或烧毁;果实采收后及时捡拾腐烂果,采摘僵果,并集中焚毁处理。冬剪时剪除病虫枝、干枯枝,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

4.1.2石榴干腐病合理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良好石榴树在修剪上应重视夏剪与冬剪相结合,尽量避免造成大的伤口,同时对伤口涂抹防腐剂。修剪中疏除过密枝、重叠枝、病虫枝、徒长枝,使冠内通风透光良好,修剪程度以冠下可见1/4-l/3的透射光为宜。生长季及时摘除果面上的贴叶。对于过旺树进行主干或大枝环割、环剥时,应及时用杀菌剂涂抹伤口,注意环剥宽度,环剥后用塑料薄膜将剥口绑严,防止长时间不能愈合。注意保护树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