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栽培上不要走的误区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8-10-05 02:02
问:
西葫芦栽培上不要走的误区有哪些?

当记者看到一些西葫芦在管理上工作时,不仅忍不住要告诉菜农朋友他们所犯得误区,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来提醒更多的农民朋友:

一、控长不力,花芽分化差

在高柳镇西葫芦种植区采访时,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该地最近一段时间西葫芦坐果率特别低,且畸形瓜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高柳镇菜农张师傅算是琢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主要是因为控长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西葫芦花芽分化差造成的。现在气温越来越高,大棚即使放风,棚内白天温度也大多在25-30℃,西葫芦生长很快,徒长严重。为抑制西葫芦旺长,我们这里不少菜农都采用了多效唑进行控棵,植株长势是控制住了,但却造成生长点消失,影响了西葫芦的花芽分化,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畸形瓜。”

看来,对于造成西瓜葫花芽分化差的原因,菜农们也大都心知肚明,那他们为什么就不能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呢?

原来,一般情况下,菜农通常都使用助壮素来进行植株控长,而在植株徒长严重时,菜农们嫌助壮素控棵效果差,因此不少菜农就选用了见效较快的多效唑。多效唑控长效果虽好,但不少菜农把握不好它的使用浓度,常为图控棵效果,加大用量,这严重影响了西葫芦的花芽分化,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畸形果。

对此,记者建议:菜农不论选择什么样的生长抑制剂,都要合理掌握好其准确用量,尤其是要注意根据天气温度变化调节其浓度,以免造成控长效果差或控长过了头。如菜农在使用多效唑应注意:当棚内温度在25-26℃时,菜农可用15%的多效唑8g兑15kg水,均匀喷洒在550-600棵植株的中下部叶片上,切不可喷在植株的中上部叶;如果要喷洒中上部叶片则应将多效唑的用量减为3克,但是要避免将药液喷在植株的生长点上。喷施植株的中下部叶片控制旺长的最佳浓度为:早春棚温在20℃左右时,用量为6g兑一桶水为宜;当棚温达到30℃以上时,用量可加大到10g兑一桶水为宜。

二、抹花过早,瓜压住了头

在西葫芦出现徒长后,不少菜农担心徒长的植株开花坐果率低,因此只要发现西葫芦植株上出现瓜纽,不等花朵完全开放就迫不及待地进行抹花,想通过使用激素强制坐瓜。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由于瓜纽在没完全开放前,大都离植株的生长点较近,一般间隔不到10厘米。此时抹瓜,就会致使西葫芦顶部过早坐瓜,瓜坠住了龙头,植株长势自然也就越来越弱。严重时还会出现早衰,产量下降。采访中记者发出,不少菜农的西葫芦长势差就是吃了抹花过早的亏。

抹花过早还有一个弊端就是瓜条上部没有叶片遮挡,阳光直晒到瓜体之上,这样就会造成瓜体发白,商品性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幼瓜失水过多而出现日灼果。

那么瓜条距离生长点多远进行抹花才合适呢?

据高柳镇菜农王师傅介绍,在进行西葫芦抹花时瓜条距离生长点15厘米左右时,西葫芦花瓣开始展开时抹瓜最好。因为这时瓜条距离生长点间隔的叶片数目较多,叶片制造的营养既能供应瓜条的生长又能保证生长点的生长,同时上部的叶片还能将瓜条挡住,防止阳光直射,瓜条成翠绿色,商品性更好。

三、只“抹”不“喷”坐瓜率低

在西葫芦坐瓜率低这个问题上,记者了解后认为,当地不少菜农只采取抹瓜的单一方式促坐瓜也是造成西葫芦坐瓜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提倡,西葫芦应采取抹瓜+喷棵+对花的方式来提高西葫芦坐瓜率。不过,在操作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行。其方法为:

当棚内气温高时,可采用喷棵+抹瓜的方式,即发现生长点有瓜纽时,用“免点花药”喷洒植株,之后再用抹瓜药抹一下瓜。“免点花药”喷洒能够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及时刺激生长点坐瓜,但用量不宜太频繁,避免浓度过大对生长点造成伤害。而当遇到连阴天气温度低时,可采用对花+抹瓜的方式,也就是人工授粉+抹瓜。首先察看雄花是否产生了花粉,如果有成熟的花粉,就将雄花取下,去掉花瓣,对准雌花的柱头轻轻涂抹一下,使柱头授粉均匀。需要注意的是,连阴天情况下,棚内湿度大,雄花花粉会出现不易脱落的情况,因此对花一定不可用力过度,以免对雌蕊造成伤害。对花之后再用抹瓜药抹瓜。抹、喷、对结合,不仅可以应对恶劣天气的不坐瓜和小瓜多的问题,天气晴好时应用还可以提高坐瓜率和坐瓜质量。

另外,在保证坐瓜的前提下,还要养好叶片,为瓜条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除了要经常喷叶面肥外,西葫芦的整个生长期尽量不要疏叶,这样既能保证西葫芦生长有足够营养供应,还可以降低摘叶过程中形成伤口后造成病害侵染的几率。

四、拾花过早,瓜条膨大慢

在西葫芦生产中,菜农常采用拾花来防止灰霉病发生。然而,记者在与高柳镇菜农聊天时发现,为减少西葫芦花朵感染灰霉病的几率,当地菜农常还没等花瓣谢后就进行拾花,结果拾花过早,造成西葫芦膨大特别慢,产量降低。

据了解,拾花过早的现象在当地菜农普遍存在,有些菜农甚至在抹花完成后,就及时将花瓣进行拾除,但拾花过早,西葫芦还没有完全完成受精,这对幼瓜的发育影响非常大。另外,在西葫芦完成受精后,柱头在萎蔫之前还会产生一些物质刺激果实的发育。如果菜农拾花过早,就会在将花瓣拾除的过程中连柱头一块疏除,严重影响西葫芦的果实膨大。那什么时间拾花才能既达到防病效果,又不影响西葫芦的膨瓜呢?

正确的做法是:当西葫芦花瓣顶端没有出现萎蔫时,其生命力较强,这时不利于灰霉病的侵染,因此不必急于将花瓣进行疏除,而当花瓣顶端出现萎蔫变褐时,西葫芦受精已完成,柱头也开始枯萎,这时再将西葫芦的花瓣进行拾除即可。

五、剪花不净,后患无穷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西葫芦在拾花时若操作不当常会带下一点瓜肉,影响西葫芦的商品性。而一些菜农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于是采取了另一种拾花方式,就是在抹瓜时将西葫芦的花瓣用剪刀剪除。菜农认为,剪花即能有效地防治西葫芦灰霉病的发生,还可作为抹花标记使用,抹花时不用再掺加颜色,减少瓜体污染,一举两得。这种看似高明的做法实际并不高明。因为用剪刀剪除花朵时不可能将整花朵全部剪除,花朵的基部总会有一小部分留在瓜蒂上,这仍会感染灰霉病。并且菜农在花瓣未开放之前就将花瓣进行剪除,还会导致西葫芦的柱头上的黏液干燥较快,不利于花粉的粘着,导致授粉不良,因此采取剪花来预防灰霉病的方法不妥。其实,只要掌握好技巧,传统的拾花防灰霉效果就很不错。为防止拾花时带下果肉,一是要等到花朵出现萎蔫时再拾花,因为花朵萎蔫时,花和瓜条的结合部会产生离层,这时拾除就要容易一些。另外,在拾除时菜农不可将残花向瓜体的一侧掰除,这样容易带下瓜肉,而应握住花的基部,然后将花扭转,从而将花拾除,这样就不会造成瓜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