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三大要点

发布日期:2018-10-09 17:1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其发病症状表现为三个特点:第一,高节位发生分蘖;第二,茎节上有倒生须根;第三,剥开叶鞘可见白色腊泪状物,多呈条状排列,有的变褐色。去年以来在我地发生范围大,扩展速度快,对水稻产量影响大。加上农民认识模糊,该病已经成为我地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我地的粮食生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后无有效药剂防治,故应重在预防。根据农技推广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主要抓住“种子处理,秧田喷药,前期防治”三大要点,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效果好。

一、种子处理是基础。浸种采用1%吡虫啉WP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吡虫啉WP10克,先与少量细砂土拌匀,再均匀拌种1公斤即可播种。

二、秧田喷药是关键。从水稻苗情来看,水稻感病期主要在苗期。其中以秧苗2~5叶期最易感病,拔节后感病较少;从白背飞虱虫龄来看,成虫和若虫都可以传毒,但若虫的传毒率要高得多,同时又以秧苗3~4叶期传毒为主。其有效防治方法是:采用25%吡蚜酮8克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每亩用药液30公斤。做到在秧苗一叶一心、三叶一心及移栽前用药,并及时拔除病株深埋处理。

三、前期防治是重点。水稻生长拔节以后,一般不易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但已带毒的禾苗可在以后表现出症状。“双抢”期间,尤其是正值早稻收割的高峰时,大量的害虫向中、晚稻田迁移。我们一定要做到边收边管,及时用吡蚜酮、噻嗪酮等药效期长的药剂喷药防治,以达到“控虱防矮”的目的。

大田前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深埋,并用31%病毒OK杀毒剂抑制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生存和发展,促进水稻正常生长;用天然植物内源素0.135%碧护,激活作物的生理机能,诱导作物提高自身免疫力,促发新根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中、后期可选用吡虫啉、唏啶虫胺、毒死蜱等速效药剂防治白背飞虱、灰飞虱。喷药时注意:用足药量,兑足水量,均匀喷雾,确保防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