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角斑病的病源及发生症状

发布日期:2018-10-22 06:40

一、主要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和茎蔓。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子叶被害时,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斑。真叶染病后,先出现针尖大小的淡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呈黄褐色、淡褐色、褐色、灰白色、白色,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呈白色薄膜状(故称白干叶)或白色粉末状,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卷须染病后,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成短条状,湿度大时也有菌脓,严重者病部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后表层留有白痕。果实上病斑初呈水浸状圆形小点,扩展后为不规则的或连片的病斑,向内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为褐色,病斑溃裂,溢出白色菌脓,并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而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菌染及种子,引起幼苗倒伏死亡。

细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状易与霜霉病和生理性充水相混淆,应慎重区别。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期穿孔;叶背病部水浸状明显并产生乳白色菌脓。对光观察,叶片有透光感。生理充水的叶背出现多角形水浸斑,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温高、气温低,特别是连阴天、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蒸腾受阻时,细胞内的水分渗流到细胞间,使叶面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点或多角形斑块。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斑块消失,叶面不留痕迹。衰弱的植株,白天温度升高后水渍斑也不消失。几经反复,细胞死亡,叶片干枯,或出现泡泡病症状,即叶脉间叶肉隆起,隆顶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近圆形斑点,不穿孔。

二、病原黄瓜角斑病属细菌病害,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菌体短杆状,一端生有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发育适温25~28℃,在49~50℃下经10分钟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