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虫害防治之油桐尺蠖防治

发布日期:2018-11-04 17:32

油桐尺蠖又名大尺蠖,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幼虫咬食叶片,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发生猖獗时,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损失。1978年6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发现油桐尺蠖自然患病幼虫,倒挂而死,经分离鉴定确认为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此病毒国际上未有报道。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形态发生、毒力测定、病毒的核酸、蛋白及血清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先后建立了两种新的细胞系,油桐尺蠖血球细胞系和成虫卵巢细胞系,摸索病毒在细胞系中增殖的特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24毫米,灰白色,密布灰黑色小斑点;雌蛾触角丝状,前、后翅各有3条不规则黄褐色横纹;雄蛾触角羽状,翅纹内外有2条黑褐色,中间1条不明显。幼虫:老熟时体长约70毫米,初孵时体色黑褐,以后随环境不同而变化,有黄绿、青绿、灰褐、深褐等色,腹部有腹足和臀足各1对。

生活习性:

安徽、湖南年生2代,广西每年发生3~4代,广东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产卵。一代成虫发生期与早春气温关系很大,温度高始蛾期早。

湖南长沙一代成虫寿命6.5天,二代5天;卵期一代15.4天,二代9天;幼虫期一代33.6天,二代35.1天;蛹期一代36天,越冬蛹期195天。广东荚德成虫寿命3—6天,卵期8一17天,幼虫期23—54天,非越冬蛹14天左右。

以蛹在柑桔园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土;在柳州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成虫白天蛰伏,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和假死性,产卵于寄主粗糙的树皮或缝隙处以及柑桔的叶背上。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坠,飘荡扩散,幼龄时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尔后则取食叶片,行动为典型“步曲”状,静止时佯作枯枝状。老熟后入土化蛹。

为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造成叶片缺刻,甚至蚕食茶树全叶,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

①深翻灭蛹。在油桐尺蠖大发生时,进行人工挖蛹或翻耕茶园,在发生严重的茶园于各代蛹期进行人工挖蛹。以降低茶园蛹的数量,减轻下一代的发生量。

②捕杀成虫。在发蛾期,每天早晨根据成虫多栖息于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及受惊后有落地假死习性,在各代成虫期于清晨进行人工扑打,也是防治该尺蠖的重要措施;灯光诱蛾于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成虫;卵多集中产在高大树木的树皮缝隙间,可在成虫盛发期后,人工刮除卵块;幼虫化蛹前,在树干周围铺设薄膜,上铺湿润的松土,引诱幼虫化蛹,加以杀灭;也可在成虫羽化盛期点灯诱杀。

③保护天敌:

目前已知的天敌有黑卵蜂、姬蜂、寄蝇、核型多角体病毒及鸟类等,其中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最大,在田间自然流行条件下,能较长时间地控制其种群数量上升。气候条件对油桐尺蠖的种群消长也有较大影响,在油桐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大暴雨或大风,可使初孵幼虫大量死亡而种群数量下降;蛹期尤其是羽化期若遇到高温、干旱,田间相对湿度低于75%,则可造成蛹大量死亡,或不能羽化出健康的成虫。

④生物防治。提倡施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km2用多角体2500亿,对水140L,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相当于1.4×108多角体/ml),当代幼虫死亡率80%,持效3年以上。

⑤化学防治。重点防治1、2龄幼虫,每亩虫量达到1200头时,以蓬面低容量喷雾施药为宜.

药剂种类参考茶尺蠖:(茶尺蠖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视7、8月防治。

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90%晶体敌百虫、50%二溴磷乳油l000倍液或50%杀螟腈、98%巴丹可湿粉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一l5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二氯苯醚菊酯、35%赛丹乳油2000—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辛*甲,氰乳油2000一3000倍液。茶尺蠖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最好安排在4—9时及15—20时喷洒效果好),但浓度须适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