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白粉虱的生物防治

发布日期:2018-11-06 16:58

白粉虱俗称小白蛾,简称粉虱,是蔬菜、花卉等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随着蔬菜保护地、温室、塑料大棚等栽培的发展,粉虱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造成蔬菜减产。该虫具有寄主范围广,防治难的特点。现结合栽培实践,将其特征和主要生物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如何识别白粉虱

1.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的虫体和翅均为白色。体长1--1.5mm,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合成如蛾类。卵长约0.2mm,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若虫淡绿色或绿色,紧贴在叶片上生活。

2.为害情况

白粉虱以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植物。它把口器插在叶片里吸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同时成虫能分泌大量蜜露,滋长黑色的煤污病菌,引起煤污病的发生。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因此,不同的叶位可以看到不同的虫态。各虫态常常同时发生,这给生物防治带来了困难。

二、生物防治方法

1.人工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

丽蚜小蜂属膜翅目蚜小蜂科。1978年我国从英国引进丽蚜小蜂,进行了大量防治白粉虱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丽蚜小蜂寄生白粉虱的蛹和若虫,通常在温室中可以存活10--15d。产卵的雌蜂以触角探查粉虱若虫,然后将产卵器刺入,试探粉虱体内是否有丽蚜小蜂的卵。成蜂喜好选择三龄若虫期和四龄蛹前期的粉虱寄生。成蜂还可探刺粉虱若虫,取食粉虱的体液,粉虱被刺探后死亡。每头雌蜂可产卵50--100粒,高的可达350粒。寄生后,白粉虱的若虫和蛹变成黑色。除了白粉虱的龄期会影响寄生效果外,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也会影响到寄生的效果。在18℃的低温条件下,粉虱的繁殖率比寄生蜂大9倍,在防治上要求寄生蜂的量较大才能较好地控制。在26℃的高温下,寄生蜂比白粉虱发育快1倍,寄生蜂的量可以适当地少。一般说来,当每株植物有白粉虱0.5--1头时,每株放蜂3--5头,隔10d左右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有商品丽蚜小蜂出售,可以办理邮购业务。邮寄出来的是被丽蚜小蜂寄生了的白粉虱黑蛹,具体应用上可以直接释放黑蛹,也可以让丽蚜小蜂羽化后再释放。

2.用中华通草蛉防治温室白粉虱

中华通草蛉为广布全国的最常见种,1年可以发生多个世代,世代重叠。在广州地区1年多达7--8代。中华通草蛉在温室中除了可以取食白粉虱外,还可以取食菜蚜。但目前没有商品昆虫出售,一般需要自行采集扩增。中华通草蛉的人工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如《中国生物防治》等。

3.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防治白粉虱

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对人、畜、鸟类和蜜蜂均十分安全,并在环境中十分容易降解,是目前一类重要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其作用机理为对昆虫具有强烈的拒食、忌避及抑制生长繁殖等作用。报道鳞翅目害虫对其敏感。2002年9月,在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的示范园区的温室青瓜上进行了使用印楝素防治青瓜白粉虱的试验,结合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综合防效可达89.51%。

4.药剂辅助防治

注意准确用药,及早防治。可以结合黄板监测决定用药时期。经试验应用,在白粉虱零星发生时开始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敌死虫(矿物油)200倍效果较理想。喷药时力求均匀,使药剂充分渗透叶片,特别是叶背。如果以药剂防治为主,注意轮换、交替用药,严格掌握用药量,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此外,由于粉虱繁殖迅速、易于传播,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应注意联防联治,以提高总体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