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蓟马的危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8-11-14 00:27

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蓟马的危害呈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对大棚西瓜中后期的生产危害尤其严重。为了更好的应对蓟马带来的问题,本文详细总结了其危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1、危害

蓟马危害期大多数在8月下旬~9月上旬,近年来危害期提前到6月下旬,延迟到9月中旬,尤其是7~8月份,连续喷药防治也难以控制其为害。西瓜植株被害后生长点皱缩诱发变黑、花打顶,植株失去光泽,不能再抽蔓,不发新叶,不开花结果或少有结果,甚至大面积死苗,造成严重减产。据调查,因蓟马的危害,50%左右的瓜农7月下旬至8月下旬减收70%左右。尤其熟地种嫁接苗的瓜农几乎绝收。9月份以后只有少数瓜农才有少批量瓜上市,70%左右的瓜农收摊另行谋生。

2、发生规律

蓟马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活泼、善跳、行为敏捷,畏强光,常生活在瓜头丛中、叶背。

成虫体黄色,体长0.8~1mm,雌成虫产卵于嫩叶组织内繁殖。以成虫和1~2龄若虫取食危害,老熟的2龄若虫自动掉落在地面上,从裂缝钻入土中化蛹和羽化。在温度为25~30℃,土壤含水8%~18%条件下,化蛹、羽化率最高。蓟马在贵溪市1年发生2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在多雨季节或空气湿度大的季节,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蓟马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枯枝落叶间过冬,少数以若虫过冬。气温回升至12℃开始活动。沙壤土瓜地有利于若虫入土化蛹及成虫羽化,发生早且数量多。

西瓜大棚栽培,二棚三膜覆盖,周年生产,大棚内温度长期稳定在15℃以上,因受温湿度条件的综合影响,蓟马发育进度及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差异很大。1~3月份平均每月发生1.5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25%左右。4~5月份平均每月发生2.5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50%左右,每个瓜头可查到1~2只蓟马。6~9月份平均每月发生3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90%左右,防治前每个瓜头可查到6~8只蓟马,发生严重的可查到15只以上。10~12月份平均每月发生2代,若虫化蛹和羽化率35%左右,在正常防治的情况下,防治前每个瓜头可查到3~4只蓟马。7~8月份因温度高,地干爽,蓟马常躲藏在荫蔽场所。蓟马世代重叠严重,因而防治困难。

3、综合防治技术

3.1农业措施

一是轮作换茬,合理轮作换茬能减轻为害,可采取稻瓜轮作等形式,熟地种植清除老蔓杂草等,集中烧毁,掀掉棚膜、地膜,灌水浸泡一段时间;二是清除棚内棚外杂草,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旺盛,可减轻危害。

3.2化学防治

4月下旬~6月中旬,结合其它病虫防治混合用药,此期常用药剂有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或20%吡虫啉悬浮剂2000倍液交替使用,每15~20天喷药1次。7~8月份以防蓟马为主,兼防其它病虫害。常用药剂有5%氟虫腈剂1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少量红糖,或0.3%苦参碱1000倍液+35%吡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5%啶虫脒粉剂1000倍液+少量红糖,或3%啶虫脒乳油5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少量红糖。每隔7~10天喷1次,交替使用。对蓟马防效在90%以上,9月份以后结合其它病虫防治。7~8月份防治时较其它月份多喷药液可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