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

发布日期:2018-12-23 19:22

摘要: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是全年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重视并做好此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提高苹果产量、改善苹果品质和增加果农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苹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总结了此期主要病害药剂防治的措施,提出了科学使用农药技术。

关键词:苹果套袋病害发生特点农药

苹果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苹果栽植面积7.73万h㎡,年产量8.5亿kg,产值12.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近年来,为改善果品外观及内在品质,提高苹果商品率和增加经济效益,苹果套袋面积逐年增加,套袋苹果占苹果产量的80%以上。但套袋后容易诱发一些果实病害,加之套袋前气候变化大,多种越冬病菌处于传播侵染的活跃期,因此,做好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主要病害的防治,对控制病害、保护苹果生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苹果霉心病

病原菌属多类型复合弱寄生菌,春季产生孢子随风雨和气流传播,病原菌主要在花期侵染柱头,果实萼筒为侵入的通道。病原菌先在柱头上定殖;落花后,从花柱向萼心间组织扩展,然后进入心室,导致果实发病;6月可见病果脱落,果实生长后期发病更重。近年来,豫西地区种草、生草果园和果实套纸袋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果袋价格的提高,不少果农改套膜袋和廉价纸袋相结合的“膜加纸袋”,果袋透气、排水等性能大幅下降。袋内高温、高湿、闭光的特殊小气候环境非常有利于该病菌的繁殖,加之忽视防治该病的一个重要时期——花期施药,该病危害逐年加重。通过连续5年调查,苹果霉心病在我市各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5%-47%,严重威胁苹果生产的安全。

1.2苹果白粉病

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芽内越冬。春季病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侵染。该病主要危--害苹果花芽、叶片、新梢等幼嫩组织,病部表面布满白粉是该病的主要特征。该病在我市每年有2个发病盛期,即春梢旺盛生长期(4-5月)和秋梢出现时(9月)。春季温暖干旱发病重,山区、丘陵果园比河川平地果园发病重。

1.3苹果褐斑病

该病是我市引起苹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在落叶上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冲溅到离地面较近的叶片上,经10天左右的潜育期,开始发病,时间在5-6月。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期为褐色小点,以后可发展为轮纹型、针芒型、混合型3种类型病斑。这3种类型的褐斑病病斑有2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叶片颜色都发黄,二是病斑边缘均形成绿色晕圈。苹果褐斑病的发病和危害程度受雨水和树势、品种影响较大。春季降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病早并且重;弱树、老树、树冠郁闭的果园发病重;富士、金冠、元帅、北斗等品种易感病。

1.4苹果斑点落叶病

该病也是我市引起苹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受害叶、枝条上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主要为害嫩叶,也为害新梢、果实和叶柄。病菌一年中有春季和秋季2个发病高峰:第1个发病高峰在5月上旬到6月中旬,导致春梢和叶片大量染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2个发病高峰在8-9月,秋梢严重发病,造成大量落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叶龄、树势强弱等密切相关。多雨潮湿有利于病害流行;苹果新梢抽生期如遇雨天,病斑明显增多;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均易发病。

1.5苹果轮纹病

苹果轮纹病是我市苹果上主要的果实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病原菌在被害枝干上越冬,每年4-8月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经皮孔或伤口侵入果实。病菌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的特点,幼果受侵染不立即发病,当套袋果实接近成熟时,潜伏病菌迅速蔓延扩展,导致苹果烂果。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降雨、栽培管理、树势及品种关系密切。多雨潮湿有利于发病;结果量过大、环剥过度、树势衰弱发病重;富士、红星、金冠、嘎拉等品种易发病。

1.6苹果黑点病

该病主要为害套袋苹果的果实。引起苹果黑点症状的原因较多,如病菌缺钙、农药药害、康氏粉蚧为害等.这里着重介绍由真菌引起的黑点病。据近年来调查,我市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者在50%以上,发病部位主要在果实萼洼及梗洼处。引起苹果黑点病的病菌为粉红聚端孢霉菌、镰孢霉菌等弱性寄生菌,这些病原菌与苹果霉心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同属一类病菌,一般不侵染未套袋的果实,但套袋后果实处在湿度大、透气差、温度高的条件下,由苹果花残留物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果实发病,形成小黑点。该病在连阴天气、树势较旺、树冠郁闭、施氮肥过多的套袋果园更容易发病,所以苹果黑点病在套袋之前防治是关键。

1.7苹果生理性病害

据调查,我市套袋苹果上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缺钙引起的苦痘病、痘斑病以及缺硼造成的缩果病。苦痘病表现为病果皮下果肉变褐,干缩成海绵状,逐渐在果面上出现圆形稍凹陷的变色斑;痘斑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病斑较少且浅,一般直径1-2mm,病皮下变褐组织深1mm左右。缩果病的主要特征,病果表面略显凹凸不平,且有褐色凹斑,果肉变褐呈海绵状。味苦。套袋后的果实处于湿度大、温度高的环境,果实水分拉动力明显下降,果实对树液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使果实中钙、硼等微量元素含量大为降低,易发生前述生理性病害。我市套袋苹果缺钙发病果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高达31%,缺硼发病果率为5%左右。

2、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措施

2.1苹果霉心病的防治

在发芽前和花期防治的基础上,盛花末期应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必得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

2.2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黑点病的防治

从落花后7-10天开始用药,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药剂可选用70%代森联(品润)于悬浮剂、75%猛杀生(有效成分代森锰锌)干悬浮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必得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2.3苹果轮纹病和苹果褐斑病的防治

从落花后7-10天开始防治,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药剂可选用70%代森联(品润)干悬浮剂、7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70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苹果白粉病的防治

一般果园落花后7-10天喷1次药,可基本控制为害。药剂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戊唑醇(奥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

2.5补钙、补硼防病

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是补钙、补硼,防病强树的重要时期,套袋前每次喷药都要加入钙制剂及硼制剂。补钙可选用秋来福水剂600倍液或氨基酸钙水剂300倍液树上喷施,也可根施硝酸钙,每株用量100-150g;补硼可选用0.5%硼砂液喷施,也可每株根施150-200g硼砂,施后立即浇水,以防药害。

3、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的农药使用技术

3.1合理选药

一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二要选择生物制剂,如微生物农药、抗生素类农药等。三要尽量选用选择性强的专性农药,少用广谱性农药。四要选用国内农药大厂生产的农药或进口农药。五要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的药剂。六是在使用杀菌剂时,要注意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尤其是套袋前最后1遍药,一定要加入优质高效内吸性杀菌剂。

3.2适时用药

一是根据病害发生特点用药,如苹果霉心病在花期即可侵染柱头,故在花期就必须开始施药。二是根据药剂的性能用药,如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原菌侵染前施药,内吸性杀菌剂应于发病初期施药。

3.3准确用药

一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用量和使用浓度用药。二要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如防治苹果霉心病,喷药时尽量不用喷枪,可选用弥雾机或雾化性能好的喷头喷雾,以减轻对花器的损伤和对幼果果形的影响。三要提高施药质量,喷洒药液时要保持均衡的压力,喷头离果树叶片0.5m以上,以保证雾化效果;喷雾要均匀周到,从上到下,由内及外,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到药液,不能漏喷,也不能多喷,以叶片充分湿润,又不形成流动水滴为好。

3.4安全用药

主要包括对人畜、果树、果品及天敌的安全。如落花后至套袋前的幼果期,要选用对幼果安全的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的低毒农药,不要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含硫磺、含砷及含铜的杀菌剂,以免引起果锈及杀伤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