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发生白穗的原因与识别

发布日期:2018-12-26 00:30

在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经常有农民咨询水稻白穗的问题,甚至于还有申请农业执法大队进行田间鉴定的。水稻白穗有的发生确实给农民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有虫害(钻心虫稻飞虱蝼蛄、稻杆潜蝇等)、病害(纹枯病、稻瘟病、稻小球菌核病等)和气候条件(低温干旱等)引起的。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只有正确识别才能防治和减少水稻白穗的发生。

一、害虫为害造成白穗:钻心虫、蝼蛄和稻飞虱造成的白穗均是整穗变白;钻心虫、蝼蛄为害后穗茎变枯,容易易拔起;稻秆潜蝇为害的白穗只是部分小穗为白穗,水稻孕穗期受害后出现扭曲的短小白穗,穗子残缺不全或出现花白穗。

1、水稻钻心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是引起水稻白穗的一大类害虫,如在孕穗至齐穗之前钻心虫危害都会造成白穗,穗茎变枯,容易易拔起。二化螟在水稻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为害则造成白穗,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三化螟多从剑叶苞缝隙或咬孔蛀入,先在穗苞里取食,再逐渐向下蛀食,在咬穿稻节的同时而咬断穗茎,造成白穗,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大螟多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以后转株分散蛀入茎内为害引起白穗,大螟为害的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

2、蝼蛄为害造成白穗,在孕穗至齐穗之前咬断禾基部茎杆造成白穗,蝼蛄为害都是在近田埂1米左右的范围内,茎杆断处都在基部。

3、稻飞虱为害造成白穗

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灰飞虱。在孕穗期、抽穗期为害水稻,稻茎下部变黑发臭,常引起烂秆倒伏;在乳熟末期为害,先是叶色灰绿,植株倾斜,虫口特别多时则部分集中在柔嫩的穗颈基部附近取食,以后整株灰枯而死,常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白穗。白穗无虫孔,无虫粪。在田间分布常有明显的中心为害团。

4、稻秆潜蝇为害造成白穗,呈逐年上升趋势

稻秆潜蝇为害的白穗只是部分小穗为白穗,水稻孕穗期受害后出现扭曲的短小白穗,穗子残缺不全或出现花白穗。

二、病害为害造成白穗

1、稻瘟病为害造成白穗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水稻在抽穗期至齐穗期,穗颈、穗轴、枝梗被稻瘟病菌侵染后可引起穗瘟而造成白穗,初形成褐色小点,后在穗颈部、穗轴、枝梗上呈黑褐色上下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变处易折断,湿度大时病斑出现灰绿色霉层。穗颈被害则形成整穗白穗,穗轴被害则形成半白穗,枝梗局部受害则形成阴阳穗。但是穗茎仍正常呈绿色。

2,纹枯病为害造成白穗

水稻的纹枯病发生后,稻基部发病,如果遇到阴雨天,很快向上扩展,使水稻叶、穗、粒全部发病,如蔓延到穗部,最后导致水稻结实不饱满,严重的引发白穗。

3,水稻小球菌核病为害造成白穗,近年没有发生过

水稻小球菌核病,在水稻的乳熟期到黄熟期气候条件合适,病害发生严重,会导致水稻叶片发黄、病组织变软,进而发生白穗现象;菌核秆腐病田间表现

纵剖后可见菌核。

三、气候因素影响造成白穗,田间发生均匀

1、低温造成白穗,在拔节孕穗期,连续出现5~6天低温天气,影响花粉粒的发育,授粉机能减弱,使稻穗部分枝梗小穗形成空壳产生白穗。特别是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寒露风,产生障碍性冷害,稻穗难以抽出,开花减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

2、干旱造成白穗

当抽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以下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3、高温热害造成白穗

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前后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而抽穗前后10天对温度特别敏感,当日平均温度达到30℃以上时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会造成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影响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实”,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其中正在开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四、砷中毒造成白穗

一种是种植结构的改变如多年种植旱地经济作物可以导致砷的累积,而后重新种植水稻可以引起砷中毒成白穗;二种是使用含有福美砷(为有机砷农药,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施用,砷制剂使用不当很可能造成水稻花粉败育,最终导致水稻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成分的农药用于防治水稻的稻瘟病,在抽穗用药后3~5天出现药害症状,穗子上颖壳发白的空粒,造成白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