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土传病害有哪些,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8-12-26 02:40

土壤病害是指病原菌随植株病残体或以病菌孢子、菌丝体等形式潜伏于土壤中,待下一栽培季节遇到寄主后,开始新的侵染循环。它以土壤传播病原菌为主,但种薯也是主要的带菌媒体。

马铃薯土传病害主要包括黑痣病、干腐病、疮痂病、和粉痂病等。土壤病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减少土壤中的侵染源,另一方面要减少种薯中所携带的病原菌。因此,综合防治是控制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途径。

黑痣病

1.选用抗病品种:适当选用早熟品种能够减轻该病害发生。2.生物防治:木霉菌对立枯丝核菌类的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农业防治:轮作:与燕麦,大豆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如果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应最少进行3~5年轮作。无病种薯:选用块茎表面没有菌核的种薯。加快出苗:适期晚播,测定土温;播种厚度不超过5厘米,尽量缩短出苗时间,减小病原菌侵染幼芽的概率。控制土壤温度:出苗前应尽量减少灌溉,合理控制土壤温度。

枯萎病和干腐病

1.生物防治:哈茨木霉T-22菌株,它能够抑制作物的立枯菌核菌、腐霉等一些真菌的生长,用其处理种子,灌溉温室土壤或进行沟施,都能够在作物根系的所有部位定植,且能维持很长时间,在温室及田间具有明显的防效。2.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病株及枯枝落叶减少土壤菌落。3.化学防治:种薯处理:①用2.5%适乐时种衣剂(咯菌腈)切种后包衣,每100千克种薯需100~200毫升的种衣剂,阴干后播种。②或好立克(43%的悬浮剂,有效成分:戊唑醇)沟施,剂量为推荐浓度。

疮痂病

1.轮作:疮痂病的发生与轮作关系密切,因此尽可能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非块茎类蔬菜进行轮作,依据国外研究最好4年轮作。2.使用抗病品种:如美国使用高抗马铃薯疮痂病的品种Marcy。3.农业防治:土壤pH5.0以下疮痂病就很少发生,栽培马铃薯应选择偏酸性土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少水多次浇灌。4.化学防治:种薯可用0.1%对苯二酚浸种30分钟,或0.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15分钟。

粉痂病

1.合理轮作:轮作过程中最好进行压青处理。2.农业防治: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性。3.化学防治:用福帅得进行土壤处理及种薯处理,230毫升/。

适宜区域: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区域。

旱地半膜垄沟深播技术

西北及华北西部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匮乏,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了严重障碍。覆膜能有效地减少田间蒸发,垄面覆膜后可将垄面的降雨聚积于垄沟和垄侧,显著提高马铃薯根系土壤含水量。近年来,西北及内蒙古各省区研究总结出了不同方式的覆膜抗旱积雨新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但也存在着费工费事,操作不便的缺点。综合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垄侧播种,总结形成黑白两色膜垄上覆盖,垄侧深播技术。此技术比常规覆膜栽培增产20%以上。

本项技术要点:1.聚积垄面雨水,渗透到垄底马铃薯根系,充分接纳利用有限的自然降雨量。2.改全覆盖为只覆盖垄面,垄间播种沟便于追肥管理;还能使覆盖地膜、打孔、播种等多次作业为播种、覆膜、培土一次完成与全膜垄上栽培相比,省去了覆膜后挖窝点种和出苗时破膜引苗两道繁琐工序,节约劳动力,降低了成本。而且农艺技术简便,有利于小型农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3.改以往单一利用白色地膜实现增温、保墒,为根据播种季节、选择应用黑、白不同颜色地膜,实现调温、遮光、保墒效果,使用地膜更加科学合理。

地膜覆盖平作栽培方法

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一直沿用传统的塘播稀植方式种植,生产上普遍存在着种植密度稀、耕作层浅、偏施氮肥、不防治病虫害、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不断改进完善,总结出马铃薯平播后起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其要点是在采用优良品种的前提下,把深耕整地、脱毒良种小整薯播种、单垄单行密植平播、后期高垄培土、测土配方施肥、防治晚疫病、小型农机应用等技术组装集成起来综合应用。改变了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使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技术要点:1.选用脱毒良种。宣薯2号、凉薯14、川芋117、会-2等。2.平作起垄。平作播种,地膜覆盖,出苗后揭膜培土起垄。垄宽0.8米,垄高0.2米,沟宽0.4米。3.种薯处理。在播种前20天,催大芽至0.5-1厘米,切块后消毒,采取干拌消毒,2.5千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2.5千克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0.2千克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50千克滑石粉成为粉剂,每100千克种薯用2千克混合粉剂在切块后30分钟内均匀拌种。4.重施基肥,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马铃薯专用肥50千克作基肥。密度5000-6000株,地膜覆盖比常规栽培可提前10天左右播种。5.除草盖膜。播种覆土后,亩用90%乙草胺100毫升全田喷雾后用1米的地膜覆膜,膜边用湿土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