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8-12-29 08:04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5~7毫米,头黄色,复眼红色,体灰色。低龄幼虫乳白色,高龄时黄白色。蛹黄至黑褐色,长扁椭圆形。卵长椭圆形,灰白色,长0.3毫米。

二、发生规律

该虫在华北地区一年至少发生5代,以蛹在为害田中越冬,来年4月发生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出现一代幼虫,该代为害越冬豌豆以及春播菜苗等。二代幼虫于5月发生,为害豌豆、油菜、甘兰、莴苣等。在一年中,春季潜叶蝇随温度上升而为害逐渐加重,至夏初达到为害高峰期。入夏后数量骤减。到秋季,数量又有增加,但为害远较春季为轻。当气温超出35℃,则无法成活。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重点防治时期为4~5月份,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减少虫源数量。用糖醋液诱杀成虫。或利用潜叶蝇成虫对黄色的趋向特性,在田间悬挂黄板进行诱杀,每亩悬挂黄板20-30块,悬挂高于作物冠层10厘米,20-30天更换1次。保护地覆盖20-25目防虫网,阻止成虫迁入蔬菜上产卵为害。

2、药剂防治:当田间初见幼虫时喷药,间隔7~10天,喷1~3次。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叶面喷雾,并注意叶片正反两面喷透。由于潜叶蝇发生期长、世代重叠明显,须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轮换用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3、注意事项:蔬菜上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蔬菜施药后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上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