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9-01-09 02:32

一、病害诊断

棉花枯萎病是由镰刀菌感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一旦染病很难根治,被称为“棉花的癌症”。田间症状有(1)黄色网纹型:幼苗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因而叶片局部或全部呈黄色网纹状。最后叶片萎蔫而脱落。(2)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变黄,有时叶缘呈局部枯死斑。(3)紫红型:子叶或真叶组织上红色或出现紫红斑,叶脉也多呈紫红色,叶片逐渐萎蔫枯死。(4)青枯型:子叶或真叶突然失水,色稍变深绿,叶片萎垂,猝倒死亡,有时全株青枯,有时半边萎蔫。(5)皱缩型:在棉株5-7片真叶时,首先从生长点嫩叶开始,叶片皱缩、畸型,叶肉呈泡状凸起,与棉蚜危害很相似,但叶片背面没有蚜虫,同时其节间缩短,叶色变深,比健康株矮小,一般不死亡,往往与黄色网纹型混合出现。

二、发生为害规律

当5月上、中旬地温上升到20℃左右时,田间开始出现病苗;到6月中、下旬地温上升到25-30℃,大气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发病最盛,造成大量死苗,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雨量和土壤湿度也是影响枯萎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若5、6月份雨水多,雨日持续一周以上,发病就重。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冀棉958”、“冀棉258”新系、中植棉2号等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品种。

2、轮作。有条件的棉花与水稻一年轮作,或与小麦玉米轮作2年以上。

3、其他农业措施。如及时间苗,推迟定苗,每穴保持2株苗。适当推迟定苗时间,在现蕾初定苗,将枯萎病株拨除,留下无病苗。及时中耕施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氮,稳磷,补钾,微调”,有条件的增加有机肥。系统化控,苗期开始化控,亩用量为1-2克,兑水量为20-30公斤。同时喷施抗病诱导剂,500倍如99植保,提高棉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