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种菜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

发布日期:2019-01-15 09:51

一.黄瓜霜霉病

症状任何时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背面出现水渍状淡黄色的斑点,病斑会逐渐扩大,形成多角型黄色斑。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会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借助风和雨水传播。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病菌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叶面干燥不能萌发,2~3天中死亡。如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调节不好,白天和夜晚温度相差较大,容易使叶面出现水滴或水膜,易生病。病菌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温度越高越不易生病。在有水的条件下,温度是该病发生迟早、轻重的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新品种。如津研4号、津春2号、津杂2~4号、长春密剌及山东密剌等。

2加强栽增管理,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浇水,减少浇水次数。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抗病能力。结瓜后摘掉下部老黄叶。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者喷施1:1:100的尿素和糖的混合液,提高功能叶片糖总含量,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①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②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③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④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⑤72%普立克水剂600~1000倍液。⑥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⑦5%百菌清或5%万霉灵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二。黄瓜白粉病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在保护地栽培的地区,该病可常年发生,靠风或雨水传播。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不易生成。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生成,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生成。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通风阳光不好,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湿度过大的地块,均容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2号、4号、津春2、3号、津杂1、4号、满园绿、碧春、春香等。

保护地熏蒸消毒。在定植前先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烟剂消毒。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是每55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如用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50克,分放几处于傍晚点燃后密闭一夜,次日早上打开门窗通风。

2加强肥水管理,通风有光照,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

3药剂防治。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农抗120生物制剂100PPm,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黄瓜灰霉病

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的花及幼瓜,也危害叶和茎。病菌多从花上开始侵染,花被害后,长出灰褐色霉层,再侵染幼瓜,造成瓜顶部腐烂。被害幼瓜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烂,表面生灰褐色霉层。病花和病果落在茎、叶上,会使未生病的茎、叶发病。叶子病斑为水渍状,后为浅褐色纹斑,病斑中间有时产生褐色霉层。茎受害,引起病部腐烂,严重时可造成整棵辣椒秧死亡。

传播途径及发病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借助风、水和农事操作传播。病花和病果可再次传播。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光照,加强通风,膜下浇水,切忌阴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

2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粉尘剂于傍晚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次每亩1公斤。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点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