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牡丹家庭栽培管理技巧

发布日期:2019-01-17 01:06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天竺牡丹(大丽花)栽培的相关问题:

习性:原自生于墨西哥海拔1500M的高原上,因此,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干燥凉爽环境,不耐寒,畏酷暑,且每年需有一段低温时期进行休眠。土壤以富含腐殖质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为春植球根和短日照植物。春天萌芽生长,夏末秋初气温渐凉、日照渐短时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直至秋末经霜后,地上部分凋萎而停止生长,冬季进入休眠。短日照条件下促进花芽的发育,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分枝,增加开花数量,但延迟花的形成。

繁殖栽培:一般以扦插及分株繁殖为主,亦可进行嫁接和播种繁殖。

扦插繁殖:一年四季皆可进行,但以早春扦插最好,2~3月间,将根丛在温室内囤苗催芽,等新芽高至6~7cm且基部一对叶片展开时,剥取扦插.。亦可留新芽基部一对叶以上处切取,随以后生长留下的一对叶腋内的腋芽伸长6~7cm时,又可切取扦插,这样可以继续扦插到5月为止。扦插用土以沙质壤土加少量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宜,室温白天保持20~22摄氏度,夜间保持15~18摄氏度,2周后生根,便可分栽。春插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经夏秋充分生长,当年即可开花。6~8月初可自成长植株上取芽,进行夏插,成活率不及春插。9~10月以及冬季均可扦插并于温室内培养,但成活率均不如春插而略高于夏插。

分株繁殖:春季3~4月间,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切口处涂草木灰防腐),另行栽植。无根颈或根颈上无发芽点的块根均不出芽,不能栽植。若根颈发芽点不明显或不易辨认,可于早春提前催芽,待发芽后取出,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切割。此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植株分健壮,但繁殖系数不如扦插法多。

播种繁殖:培育新品种以及矮生系统的花坛品种多用播种繁殖。天竺牡丹夏季因湿热而结实不良,故种子多采自秋凉后而成熟者,并且又以外侧2~3轮筒状花结实最为饱满,愈向中心的筒状花结实愈困难。极少数舌状花能结实,故应以筒状花作母本。通常雄蕊先熟。花粉散出后,雌蕊急速伸长,所以应将母本筒体花的雄蕊在成熟前去除,待雌蕊成熟时进行授粉。因舌状花凋萎后常残存在花托上,着雨水后而腐败影响筒状花结实,所以授粉前应当完全拔除。供父本用的花,可先切取放室内水养,待花粉成熟时取出保存备用。授粉宜在午前9~10时进行。经30天左右,种子成熟,若在成熟之前遇严重霜冻,便丧失发芽力,所以应在霜冻前切取,置于向阳通风处,吊挂起来催熟。种子调制后贮藏至翌春播种,一般7~10天发芽,当年秋天即可开花,其生长势较扦插苗和分株苗均为强健。

盆栽:宜选用扦插苗,尤以低矮中小花品种为好,亦可用少数中高生品种,以花型整齐者为宜。盆栽天竺牡丹的浇水应严加节制,以防徒长和烂根,掌握不干不浇,间干间湿的原则。盆栽者剪除地上茎叶后,可将原盘放置贮藏。

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因土壤过湿、排水不良或空气湿度过大而引起。防治办法是避免连作,栽前土壤消毒,合理浇水和排水,保持通气良好;褐斑病,晚夏至初秋季节,由于多雨和空气湿度大易发生此病,患病植株同时遭受红蜘蛛危害,使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者可导致植株死亡,防治办法一是及时摘除并烧掉病叶,另外可喷洒波美0.5度的石灰硫黄合剂于叶面,或在土壤中施以石灰;花叶病,由蚜虫或其他害虫传播而由病毒引起的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生长成图案状花纹,叶脉处及其附近变浅白绿色,影响块根,使之发育不良,影响开花,故要及时注意消灭蚜虫,消除残枝病叶达到防治目的;白粉病,发病时,叶背出现褪绿色的小斑点,进而呈白粉状斑,使全株叶片枯萎,植株死亡。需及时清除病叶,在叶面喷洒石硫合剂或800倍液的退菌特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红蜘蛛,干燥时期可行叶面喷水,以防止红蜘蛛繁殖;蚜虫,用40%乐果1000~1500倍喷施并保持通风,便可防治蚜虫侵害;金龟子类,危害嫩芽、嫩叶及花朵,用药剂防除法效果不大,最好是清晨捕杀。

净化功能:能有效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碳,有抗菌、除甲醛的作用。

用途:天竺牡丹为国内外常见花卉之一,花色艳丽,品种及其丰富,应用范围较广,宜作花坛、花境及庭前丛栽;矮生品种最宜盆栽观赏。花形美艳,色彩瑰丽多彩,华丽高贵,放在玄关或台阶上,可营造出华丽的氛围;在书房或餐厅的窗台上点缀一两盆小型品种,能给人带来好心情和好胃口。高型品种宜做切花,作为花蓝、花圈和花束制作的理想材料。块根内含有菊糖,在医药上有葡萄糖之功效。此外,块根还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