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产量低的原因及其高产栽培方法

发布日期:2019-01-28 04:40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是畜牧养殖业的主要饲草饲料,具有极高的饲用价值。但是在青贮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常存在产量不高的问题、导致青贮玉米产量低的原因较多,因此要注意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产量。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青贮玉米作为饲喂奶牛和肉牛的优质饲草饲料,其需求量越来越大,青贮玉米的饲用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新鲜的青贮玉米粗蛋白质的含量高达3%以上,含糖量高,适口性好,有芳香气味,味道甜美,可为家畜提供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所需的营养,并且青贮玉米的消化率高。

1、青贮玉米产量低的原因

整地不到位。好的土壤条件是提高青贮玉米产量的基础,因此在选择好地块后,整地工作非常的重要,但是有的耕地耕作粗放,深翻不到位,活土层的厚度不够,从而导致土壤的存水能力和存肥的能力较差,对水肥的调解性能不强,青贮玉米种植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上,势必会影响产量。

品种选择不当。在选择品种时如果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的条件来选择青贮玉米品种,或者不了解种子市场的信息,没有及时的更新品种,仍使用品性退化的品种,或者购买的品种不纯,混杂严重,导致生长的植株高矮不一,从而影响产量。

肥料使用不够。主要表现为基肥的施加不足和追肥不到位导致的肥料使用不足。在播种前要对土壤施加有机肥,如果有机肥的使用量不够,会使土壤的物理性状恶化,使其保水和存肥的能力下降,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变弱,从而影响产量。另外,化肥的使用不正确,如氮肥和磷肥的使用比例不当,不但会影响到青贮玉米的产量,还会影响到质量。

田间管理不到位。加强青贮玉米的田间管理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工作。但是在青贮玉米的栽培过程中仍存在着田间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种植者过于保守,不愿接受新的栽培技术,在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盲目跟从,导致用药不当,防治不及时,不但会造成人力和财力浪费,还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另外,在青贮玉米种植时没有进行合理的密植,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青贮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抢水、抢光、抢肥,空气流通不畅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2、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目前青贮玉米栽培时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通过对诸多引起青贮玉米产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种植青贮玉米时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精细整地。种植青贮玉米最好选择土壤肥力较好,排水良好的平地或者岗地,玉米不宜连作,宜选择豆科植物为前茬。选择好地块后要进行精细的整地工作。整地要求深翻25cm以上,可在秋季进行旋耕、松地、起垄、镇压,防止跑墒。

选择良种。高质量的种子是高产的保证。选择青贮玉米品种时要选择产量高、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品种。还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所选择的种子需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在选择品种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前可使用药物拌种,可有效的预防病虫害。

正确施肥。青贮玉米的施肥包括基肥、种肥和追肥。在施加基肥时要选择有机肥,在施肥时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可使用条施夹肥的方法或者结合整地撒施的方法进行深施,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要注意基肥施加充足,施加量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加种肥时则要使用1/3的氮肥和所有的磷钾肥,用尿素作为种肥施加时要施加在种子的侧下方,与种子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烧种。种肥的使用量应达到每公顷磷酸二铵225kg,钾肥75kg,尿素75kg,硫酸锌肥22.5kg;追肥要选择在玉米拔节期前或长出7-9片叶期间及抽穗前进行,每亩追肥量为尿素5-10kg,追肥时浓度要求达到10-15cm,距离植株10-12cm。

合理密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要高于普通玉米,其具体的种植密度要根据所种植的品种、气候以及地力来确定,一般中早熟品种的密度为可高些,中晚熟的品种的密度可低些。土壤肥沃的土地适当的增加密度,土地贫瘠的土地则适当的控制密度。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的间苗和定苗,以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间苗选择在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要选留大小一致、茎秆矮壮的苗,将病、弱、杂苗拔除;定苗选择在长出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的密度要根据品种、地力来确定;在长出6-7片叶时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同时进行第一次的追肥工作。在定苗后要进行2-3次的中耕除草,耕深3-5cm,注意避免伤到幼苗。根据土壤的墒情适时的进行灌溉,并且要在每次追肥后立即浇1次水。当遇到雨水较多时还要做好排水防涝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青贮玉米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但是要注意在使用药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要选择高效且低残留和低毒的药物。

及时的收获。适宜的收获期对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有着重要影响作用。青贮玉米最佳的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此时的产量高并且营养价值高,如果收割晚了,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增加,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