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的防治与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19-02-27 00:47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全国麦区分为麦红和麦黄两种吸浆虫,我县主要是麦红吸浆虫。

一形态特征。成虫虫体呈橘红色、密被细毛,体长2-2.5毫米,触角基部两节橙黄色,细长;足细长,前翅卵圆形,翅脉4条,后翅为平衡棒,腹节9节。幼虫长2.5-3毫米,长椭圆形,无足蛆状。

二发生规律。吸浆虫多数一年一代,也有一年多代,一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夏、越冬,翌春由深土层向表土层移动,遇高湿则化蛹羽化,抽穗期为羽化高峰期。羽化后,成虫当日交配,当日或次日产卵,卵产在未扬花麦穗或小穗上,扬花猴即不再产卵。吸浆虫的幼虫由内外颖结合处钻入颖壳,一口器锉破麦粒果皮吸取浆液。小麦接近成熟时即爬到颖壳外或麦芒上,随雨滴、露水弹落入土越夏、越冬。

三防治措施:蛹期和成虫期并重防治为原则,以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扫残为辅的策略.每样(10*10*20厘米)有虫2头用药。药剂防治:1、蛹期撒毒土:小麦孕穗期(4月下旬),可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或2.5%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配制成25-30公斤毒(沙)土,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毒土后浇水效果好。2、成虫喷雾:小麦抽穗后扬花前(5月上旬)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辛硫磷、3%啶虫脒、10%吡虫啉或50%毒死蜱任选其一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早期小麦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