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发布日期:2019-03-28 23:21

1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说,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寻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2疏勒河流域概况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也是甘肃百万亩大型自流灌区之一。流域管辖昌马、花海、双塔三大灌区,承担着向玉门市、安西县16个乡镇、5个国营农场的农业灌溉供水、昌马总干渠13座梯级电站的发电供水以及甘肃矿区四零四厂工业用水的供水任务。灌区除生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已经形成了棉花、孜然、啤酒花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主导产业。

目前流域共包括昌马、双塔、赤金峡3座水库,总库容4.78亿m3,总干渠6条,长197.58km,分(支)干渠21条,长327.71km,支渠120条,长569.27km,斗渠298条,长627.25km,农渠180条,长158.60km,渠道衬砌率达80.50%,建筑物6474座。流域可控制有效灌溉面积106.22万亩,现有灌溉面积101万亩。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1.65亿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10.51亿m3,地下水资源1.14m3。流域年平均供水量8.64亿m3,其中河道引水5.91亿m3,提取地下水1.72亿m3,泉水1.01亿m3。按照用水结构划分年用水量:农业6.948亿m3,林业0.759亿m3,工业0.436亿m3,生态用水0.322亿m3,生活用水0.176亿m3,用水比例为80.41∶8.78∶5.05∶3.72∶2.04。

3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3.1水资源相对短缺,用水矛盾较为突出

疏勒河流域是一个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合理的用水结构,灌溉用水比例偏高,用水效率偏低。同时由于地区农业发展规模扩大,种植结构单一,用水过于集中,从而造成了用水矛盾较为突出。

3.2水价偏低,用水浪费严重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本着公益性供水的原则,全流域一直都未实现按成本收费。过低的水价,一方面使得管理单位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行,另一方面导致用水者节水意识薄弱,管理粗放,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3.3无限制的大量开荒,造成地表水引用率偏高,地下水严重超采

疏勒河流域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干旱,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农业灌溉主要是依靠地表水,地下水作为补充。由于近年来随着流域内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无节制的大规模开垦荒地,现总灌溉面积己比2001年增加20%,造成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流域地表水用水量增大,在枯水年甚至于平水年,地表水都被过度引用。在地表水不能满足灌溉的同时,地下水的开采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每年地下水的开采单是农业灌溉一项就达1.50亿m3,开采量早已超过每年的补给量,地下水的开采触目惊心。因而,全流域地下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地下水位下降至使农业灌溉定额增大,土质沙化严重,沙进人退的现象比比皆是。

3.4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渠系水利用率不高

流域内部分水利骨干工程已超过使用寿命并且大都带病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同时还有部分斗、农渠仍是土渠,蒸发渗漏严重,导致渠系水利用率低,水量浪费严重。

4流域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措施

国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建立三大体系:建立以用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围绕国家这个基本的治水思路,在总结流域多年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现状,疏勒河流域适时提出了适合本流域特点的新的治水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打造水利民心工程、水利生态工程、水利文化工程、水利经济工程、水利和谐工程,创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灌区、一流的效益,努力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此基础上对全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流域信息化建设,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调整水价,节约用水,回归生态,服务农民。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管理、信息畅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安定团结的新型灌区为目标。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4.1改革灌区用水制度

建立节水型社会关键是制度的建立,建立有效的用水管理制度,量力而行,以水定发展。节约用水并不是一味的限制用水,而是科学合理地用水,转变用水意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用水的双赢。疏勒河流域在详细调查灌区经济、社会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试验成果,确定了用水总量指标,建立起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本流域所管辖的昌马、花海、双塔三大灌区,气候及土质有明显差异,只有确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最适宜灌溉定额,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水资源合理利用也就有了保证,节约用水也有了可靠依据。与此同时,通过水资源使用权的逐级分配,落实到户;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水票制灌溉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基本水价和超定额加价供水价格等一系列措施,使用水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

4.2改革灌区管理制度,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

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体制上打破了原有的粗放、松散型管理模式,采用灌溉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管理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灌溉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等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同时对协会会员进行集中培训,促进协会良性运行,实现政府引导、规章约束、部门监督、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4.3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疏勒河流域以建立现代化节水型大型灌区为目标,在继续加大水利骨干工程设施改造的同时,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和计量设施的完善,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昌马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已达63%,双塔灌区为55%,花海灌区为68%。

4.4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控制两套指标体系,促进节约用水

流域按照“总量控制、限额用水、节约归己、超额加价”的原则,根据用水定额确定各用水协会的水量,并将水量层层分解到各用水户,核发水权证,实行限额供水,使各用水户明确享有合法的水权。同时灌区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确定灌区用水定额,通过用水总量和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利用水价这一经济杠杆实行强制节水,初步形成了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机制。

4.5改革水费计收制度,实行“水票制”管理

疏勒河流域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流域的特点,大力推行“水票制”管理,避免搭车收费现象,实现了配水到协会、收费到协会、开票到用户的水费计收制度,以水票形式控制各用水户的轮次用水量,进而达到控制年度用水总量的目标。同时,在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供水成本价格的基础上,结合灌区实际,实行基本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充分体现“水”这一特殊产品的商品属性,促进水费的征收,通过水票这种交易媒介,树立和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逐步建立水商品市场。

4.6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节水步伐

对于农业灌溉而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达到节水目的的潜力最大,因此,结构调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根本措施。疏勒河流域通过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行水票制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户的年度用水总量,使灌区群众由被动调整产业结构向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化,引导和动员灌区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实现节水、增收的双赢目标。

4.7严格控制计划外开发土地,做好地下水的管理工作

控制土地开发,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流域对无申报批准,私自开垦的土地采取不予供水的处罚措施,以达到严格控制灌溉面积的目的。对于地下水的管理,流域制定了一些地下水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按章办事。在日常管理中,做好机井的调查工作,将所有机井编号上户,掌握每年新增机井的信息,把好审批关,有效控制了机井数量。

吴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