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铁、缺锌的主要特点

发布日期:2019-04-24 16:36

一、缺铁的主要特点

缺铁在我国北方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石灰性泥土或pH值比较高的泥土上,特别是盐土。因为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铁会使铁在植株体内不易再利用,因此,缺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顶端或幼嫩部位失绿。失绿初期叶脉仍维持绿色,随着缺铁的加重,叶片由浅绿色变为灰绿,在某些情况下,叶片涌现棕色雀斑。严重缺铁时,全部叶片枯黄、发白或脱落,甚至涌现整株叶片全体脱落的景象,嫩枝条易于死亡,植株顶端枯败。

禾本科和其它农作物,在通常田间条件下很少见到缺铁景象。固然有时也有涌现,但大多数是因为其它元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如泥土中有高量磷的存在。这些作物缺铁初期,新叶很容易涌现失绿,叶脉维持绿色,严重缺铁时全部新叶失绿。受缺铁影响的叶片通常涌现凋萎、干涸。双子叶植物中的大豆受缺铁的影响比较显然,因为铁是豆血红素和固氮酶的成份,因此缺铁使根瘤菌的固氮量显然减少,植株生长矮小。缺铁初期阶段,上部叶片变为黄色,并有轻度的卷曲,叶脉绿色。这种黄化景象进一步发展到新叶变为淡黄白色。极度缺少时,在叶片边缘邻近涌现许多坏死组织的褐色雀斑。

在我国南方酸性渍水稻田,涌现水稻亚铁的毒害,症状是在水稻的下部叶片脉间涌现小褐雀斑,雀斑从尖端向基部蔓延,叶色暗绿,有点似缺钾症。严重毒害时,叶色呈紫褐色或褐黄色。根发黑或糜烂。

二、缺锌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关于作物缺锌的报导国内外都有很多。因为锌影响生长素的形成,因此缺锌会导致植株矮小,节间短簇,叶片扩展和伸长受到阻滞,涌现小叶,叶缘常浮现扭曲和皱折状。中脉邻近首先涌现脉间失绿,并可能发展成褐斑、组织坏死。通常症状最先表现在新生组织上,如新叶失绿呈灰绿或黄白色,生长发育推延,果实小,根系生长差。

水稻缺锌,在苗期就有很显然的症状。我国石灰性泥土和沿海盐渍土上已发现严重的水稻缺锌症,通常在移栽后两星期左右即涌现症状,分蘖期是症状最显然的时候,心叶变白,叶片细窄,稻苗发僵不长,因此有“矮缩苗”之称。严重时涌现死苗,全田景观呈褐黄色或褐红色,长相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又称它为“红苗”。单株在5—6片叶时,新生叶的基部首先失绿退淡发白,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上沿主脉涌现失绿条纹,稻叶的中肋两侧有褐色雀斑,继而扩展呈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严重时鞘与茎秆上也涌现褐斑。下部老叶的叶脉发脆易断或下披,第四、五叶的叶鞘间距缩小,叶枕并列。稻株矮小,分蘖推延或分蘖数减少。分蘖末期以后,如缺锌不甚严重者,症状能够逐步消散,恢复正常生长,但成熟期延长。缺锌稻根生长细短,新根少。

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大田作物之一。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玉米缺锌的报道。如果泥土缺锌,在出苗十天左右就涌现“白苗病”,即新生的幼叶脉间失绿呈淡黄色至淡白色。特别是基部三分之二的地方更为显然,幼苗的老龄叶涌现渺小的白色雀斑,并迅速的扩展形成局部的白色区或坏死的斑块,叶片失绿条纹呈半透明状。有时沿条纹裂开。部分叶缘也可能坏死。新芽发白,所以有时称玉米幼苗缺锌症为“白芽病”。除了新叶有上述症状外,老叶脉间也形成失绿条纹。有时在主脉和叶缘间形成较宽的黄色至黄白色带状失绿区,主要是在叶片的下半段。严重时呈棕褐色坏死,生长碰壁,节间变短,巩固少,缺粒秃尖。

果树中如苹果、柑桔、桃树等,在缺锌时除叶片失绿外,在枝梢顶端易涌现小叶丛生,生长呈“莲座状”,叶片斑驳或称“花叶病”。严重时枝条死亡。在我国北方的苹果,南方的柑桔都发现有缺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