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9-04-30 08:28

一、主要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水浸状黄绿色斑点,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色斑块,病势由下向上蔓延,严重时全株枯死。棚内湿度大时,叶背病部长出灰黑色霉层。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是露地黄瓜霜霉病或土壤中的带菌病残体,因此,大棚黄瓜的前茬以夏萝卜、苦瓜等作物为宜,忌连作。

2.选用良种宜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宜大棚栽培的优质杂交种,如津优2号、津杂3号、津春4号等。

3.培育壮苗苗床与生产大棚分开并进行床土消毒,严格控制播种密度,加强苗床管理,通风排湿,增加光照,控制幼苗徒长,培养无病壮苗。在定植前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带药定植,彻底淘汰病苗、弱苗。

4.大棚消毒黄瓜定植前10天,先造墒后密闭大棚5~7天,利用高温杀灭棚内病原菌。

5.配方施肥每亩备有机肥6000公斤,提前两个月堆积覆膜,待充分发酵腐熟后与尿素30公斤、二铵15公斤、硫酸钾50公斤一起施入作基肥。结瓜期结合膜下暗灌分3~4次随水追施氮肥。在黄瓜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0.5%白糖混合液,能迅速增加绿色功能叶片糖氮总含量,提高叶片的生理抗病能力。

(二)生态防治

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要求黄瓜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

1.以温度为主控制病害发生。上午日出后拉开草苫,使棚温尽快升至25~32℃,然后通风降温降湿,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如果早晨棚温不太低,相对湿度又较大时,可先通风降湿,再闭棚升温。

2.以相对湿度为主控制病害发生。下午棚温降至25~20℃,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棚内地面全部覆盖地膜;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采取膜下暗灌技术,并浇小水。

3.以温湿度交替控制病害发生。傍晚20℃左右封闭大棚,盖草苫之前根据温、湿度可再次通风散湿;夜间最低温度可降至15~12℃(上半夜20~15℃,下半夜15~12℃)。如果夜间棚外最低温度在12℃以上,可整夜通风散湿。

4.高温闷棚抑制病害发生。在霜霉病开始蔓延时,选择晴天中午密封大棚,使黄瓜蔓上部温度迅速上升至43~45℃,保持2小时后缓慢通风降温。闷棚前一天或当天早晨应浇小水。

(三)补施CO2防治

日出后施放CO2,使棚内空气中CO2含量晴天保持在1000~1500毫克/公斤,阴天保持在500~700毫克/公斤,可使绿色功能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作用,减少和减轻霜霉病的发生。

(四)化学防治

在苗期和发病初期,用每克1000亿活芽孢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或亩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在傍晚闭棚后熏烟防治。棚内湿度较大时,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公斤喷粉防治。晴天上午闭棚升温时,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