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灌溉的指标

发布日期:2019-06-23 20:36

作物是否需要灌溉,可依据泥土含水量以及作物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判别。

(一)泥土含水量

在生产中,人们经常依据泥土湿度来决定灌溉时期,即依据泥土含水量来判别是否要灌溉,这是一个比较简便的参考指标。通常作物生长较好的泥土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如团粒结构良好的粉砂壤土,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0%左右,适宜植物生长的这种泥土的含水量应为12%—16%。泥土含水量指标的数值因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和泥土条件等因素而异。

只思索泥土的水分情况而对灌溉的对象农作物的情况不予思索,就会存在片面性。因此,还应该依据作物自身的变革来判别灌溉的适宜时期。

(二)形态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总结出作物缺水时茎叶的形态发生变革的经验。

1.幼嫩的茎叶易发生凋萎这是因为泥土水分供给不上,发生水分亏缺所造成。

2.茎叶色彩转为暗绿这可能是因为缺水,细胞生长迟缓,叶绿素浓度相对增长所致。

3.茎叶色彩有时变红这是因为干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大于合成,细胞中积攒较多的可溶性糖,形成较多红色的花青素。

4.植株生长速度下降因为缺水,影响植株的各种代谢,生长迟缓。

灌溉的形态指标易察看,不用什么仪器装备。但是,当作物涌现上述形态变革时,经常缺水情况已经比较严重,此时才进行灌溉就迟了。因此,形态指标的察看应及时,使在涌现轻微的形态变革时就能采取办法。因为形态指标没有一定的量的恳求,所以要经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用不同作物比较敏感的形态变革来判别。例如,花生的心尾叶呈暗绿色;黄麻尾梢直,叶面粗糙,叶脉显然;表现缺水。

(三)生理指标

生理指标是合理灌溉的良好依据,因为它能较早地反应植株内部的水分情况。常用的生理指标有:

1.叶片的水势

当植株缺水时,叶片水势下降,但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在不同时间的叶片,其水势是有差别的。通常以上午九时左右测定一定部位的叶片水势为宜。不同作物叶片水势指标不一样。例如,棉花叶片水势为—1.4—1.5MPa时;春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时,叶片水势为—0.9—1.0MPa时,就要灌溉。

2.细胞汁液浓度

在植株缺水时,其细胞汁液浓度较高,当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障碍植物的生长。例如,冬小麦功能叶的汁液浓度,拔节到抽穗期以6.5%—8%为宜,9%以上表现缺水;抽穗后以10%—11%为宜,超过11%即应灌溉。

3.气孔开闭情况

白天,水分充分时气孔开放,随着水分供给的减少,气孔开度逐步变小。当严重缺水时,气孔完全开放。因此,可依据气孔的开闭程度来判别是否要进行灌溉。例如,小麦气孔开度达5.5—6.5Um;甜菜气孔开度达5—7Um时,则应进行灌溉。

生理指标的测定,固然需要一定的仪器装备,但它有一定的数量恳求,比较客观可靠,准确。在运用各种生理指标时,要依据不同的作物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探寻总结出适宜的临界值。

合理灌溉,就是要在作物生长的全部时期,依据其需要,及时、经济地利用水分,以夺得作物的高产。合理灌溉能改良作物的生理情况,如生长加快,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增长;光合速率升高;保证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改良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等。

灌溉不仅能直接满足作物正常生理活动,而且能改变栽培环境,特别是泥土条件,从而间接地对作物发生影响。例如,早稻秧田在寒潮前灌水,可起到保温防寒作用;在盐碱地灌溉,起到洗盐压碱作用。这些灌溉用水并不是直接供给作物吸收的,是作物间接需要的水,称生态需水,以差别于作物直接需要的水—生理需水。在进行灌溉时,作物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都要加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