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油菜旱地直播技术

发布日期:2019-07-12 09:43

长江流域杂交油菜多为半冬性、甘蓝型、中(偏晚)熟品种,多年推广经验表明,该类品种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以中油杂2号为代表的部分华杂系列品种。目前,该类品种已在长江流域落户生根,并正进一步向中西部及黄淮流域试种,其中中油杂2号已由鄂辐射至浙、苏、皖、湘、川、陕、赣等省份。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积累了一整套该类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现针对甘蓝型半冬性杂交“双低”油菜的品种特点并结合长江流域油菜主栽区的耕作特点、栽培习惯,概要推介以中油杂2号为代表的杂交油菜旱地翻耕直播技术,供农业工作者参考。

1旱地直播主要优势

1.1宜播时间长该类品种在我省直播的适宜时间段可从9月下旬延续至10月底。由于该类品种要求的低温春化阶段在鄂、川、湘、皖、苏等省份很易满足,冬后尚可有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期弹性大,有充足的时间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能够顺利地实现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因此,在长江流域,其直播宜播时间长,跨度可达40天左右。

1.2生育期适中中熟品种,在鄂直播生育期185—220天,变化幅度大,生育期长短因播种时间、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的不同而变化。一般9月下旬直播生育期215—220天,10月中、下旬直播生育期185—195天。其适宜的生育期为当前两熟、三熟制田块合理换茬创造了条件。

1.3生长势强该类品种生长势强,尤其表现在中后期,且其根系发达,扎根深。适宜旱地直播或水田免耕直播。

1.4密度弹性大该类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硬实;一次分枝多,移栽油菜可达10个左右,直播6—7个,适宜的高密度可以补偿单株角果数的不足,从而有效平衡产量。一般在湘、鄂、川等省份直播适植密度每亩1.2万—2.0万株,北方略大,南方略小;高田略大,低湖田略小;旱地略大,湿地略小。宜植密度弹性较大。

1.5盛花期长该类品种直播绿叶片数多,一次分枝多,分枝座(角)果密,表现为盛花期持续时间长,单株角果和每果粒数多,直播稳产、增产效果更为突出。

1.6抗倒性强该类品种用于直播,株高160—185cm,茎秆粗壮,分枝高度适中,根系密且扎根深,直播密植抗倒性强,植株不易倒伏。

1.7抗病性强选用该类品种中抗菌核病能力强的品种。长江流域油菜种植区常年普发菌核病,尤其是早春雨水多的年份,田间湿度大,直播油菜由于密度大,容易诱发菌核病。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大发生。

1.8抗(耐)逆性强该类品种对环境胁迫适应,宜栽区域广,在长江流域、中西部丘陵、岗地及黄淮流域部分地区种植均可实现稳产、高产。其明显独特的耐渍、耐旱、耐瘠优势,很适宜水、旱地接茬直播。

2增产原理与管理原则

2.1增产原理适当密植,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群体数量(总株数),补偿单株产量(一次分枝及枝角果数较移栽油菜少)的不足,协调单株总角果数与单位面积总株数至最佳结构,实现稳产、增产。

2.2管理原则①半冬性品种应适当早直播,充分利用冬前积温,增长冬前营养生长期,利于发挥个体生产潜力。②油菜出苗时即处于“离乳”期,应及早追肥(定苗前后追第1次,10天后看苗酌情补追第2次);同时油菜主根发达,支细根少,吸收养分能力较弱,且由于底肥不宜下施,应结合面施复混肥(或进口复合肥)、施足随根肥(或种肥),并注意看苗多追、早追肥,否则后期易早衰。③直播油菜一般播种较晚,应主张在冬前攻苗,攻强攻壮,达到壮苗越冬。④直播油菜由于苗期杂草多,后期易诱发病害,要重点做好化学除草与菌核病防治。

3旱地直播技术

3.1精耕细整前茬收割后,要趁土壤湿润进行翻耕,以免表土板结。翻耕后充分曝晒,疏松土壤。在土壤干湿适宜时,进行耕耙保墒。要求达到土细土碎,厢面平整无大土块。厢宽1.5—2m,开好“三沟”,施足底肥。

3.2播种鄂、川等省份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底前播种为宜。可采用条播或点播。条播要求在厢面上顺厢平行开沟,行间距30—40cm,沟深3.3—6.6cm,要求落籽均匀,播后用湿润土杂肥薄盖种;点播要求控制穴深3—5cm,行穴距33cm×33cm,每穴6—10粒种,点播时要将种子与土杂肥(或炒熟商品籽)混合均匀一同播下。每亩播种量为200—300g。条播略多,点播略少;早播略少,迟播略多。每亩成苗控制1.2万—1.5万株。早播控制留苗密度宜小一些,迟播控制留苗密度宜大一些。

3.3浇水促苗出芽后喷水湿厢,保苗培墒。第1片真叶露出,即要遇旱勤浇水,每3天1次,护苗提苗;遇渍清沟排水滤田,促根展叶。

3.4间苗、定苗在1叶期开始间苗,做到苗不挤苗;2—3叶期第2次间苗,做到叶不搭叶;4—5叶期根据密度要求定苗。定苗要根据地力确定合理留苗密度,肥田宜小,瘦田宜大;定苗原则是去病留健,去弱留壮。条播每9—15cm留2—3株,行间成之字形;点播每穴留3株,穴内成品字形。并结合定苗,抓好查苗补缺。

3.5追肥幼苗4—6叶时,追提苗肥,每亩追施尿素7.5kg、氯化钾7.5kg。次年2月上、中旬追薹肥,每亩追施尿素7.5kg。薹期和初花期要注意抢晴抓好“三喷”,即每次每亩用硼砂、磷酸二氢钾各0.15kg、尿素0.5kg进行叶面喷肥2—3次。

其他栽培技术如抗旱排涝、防病虫草害等与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