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增产探索

发布日期:2019-08-15 11:30

水稻旱育秧技术省种、省肥、高产,是一项很有推广前景的节本增收技术,最早由我国的东北地区示范推广并取得成功。玉溪市于九十年代开始引进试验,为了研究最适宜红塔区生产实际的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其增产潜力,保证该项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上的成功应用,并解决全区因水稻面积逐年减少,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为此,进行了试验研究。

1试验方法

1.1正规小区试验

(1)不同密度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试验:品种为“合系39号”,栽插密度为每亩3.5万丛、2.5万丛、1.5万丛,对照为水膜育秧4万丛/亩,三次重复。

(2)“96-27”不同密度栽培试验,栽插密度为每亩1.5万丛,1.9万丛,2.5万丛,3万丛,三次重复。

1.2同田对比试验

全镇设同田对比试8组,旱育秧与水膜育秧同田块种植,相同栽培管理水平进行产量对比。

1.3高产攻关示范

示范地点为康井村委会8、9生产小组,面积10.17亩;薛井村委会3组,面积10亩;金家边3组,面积14.2亩。

1.4大田推广示范

(1)康井7、8组,示范面积127亩,占全镇旱育秧移栽面积的15.5%,参与示范农户133户。

(2)李棋10、11组,示范样板面积216亩,占全镇旱育秧移栽面积的占6.2%,参与示范农户147户。

1.5大面积应用效果跟踪调查

全镇示范旱稀植技术面积14278亩,抽查87户面积80.64亩。

2试验及调查结果

2.1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结果

从两组正规三重复密度试验和8组同田对比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1)旱育秧秧苗素质比膜秧好,白根多,根系活力强,带蘖率高,成秧率高。移栽大田后在肥水、病虫防治管理一致的条件下,比水膜秧平均增产50.36千克,增7.99%。

(2)旱秧的适宜栽插密度为2.5—3.0万丛/亩。肥力高的田块、施肥水平高的地方宜采用2.5万丛/亩的栽插密度,中低肥力田,施肥水平中等的适宜密度为3.0万丛/亩,每丛2苗为宜。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移栽规格,利于夺取高产。

3、结论

(1)、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省种、省工、节水、增产的实用技术。旱育秧秧苗素质好,耐旱,根系活力强,成秧率高,移栽大田后无返青期,分蘖早,抗病力强,比常规技术有显著的增产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2)、旱育秧适宜的栽插密度为2.5—3.0万丛/亩,可根据地力、施肥水平做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