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飞虱怎么防治?

发布日期:2019-08-17 00:03

一、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稻飞虱又叫蠓虫、蚰虫、天蚊等,主要有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三种。

三种稻飞虱在北方稻区,经常混合发生,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一般损失5%左右,发生严重时水稻损失10%以上,有的可以达到40%。

1、褐飞虱:褐飞虱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时使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严重时颗粒无收。成、若虫还可传播水稻齿矮等病毒。

2、白背飞虱:白背飞虱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水稻植株汁液,为害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为害重的稻田成团成片死秆倒伏。

3、灰飞虱:灰飞虱以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叶片枯死。危害轻时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此外,灰飞虱还可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昆虫。

二、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

1、褐飞虱:褐飞虱在海南每年发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每年发生8~9代,3~5月迁入;贵州南部6~7代,4~6月份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以及安徽南部4~5代,6~7月份上中旬迁入;苏北、皖北、鲁南2~3代,7~8月迁入;北纬35度以北的其他稻区1~2代,也于7~8月迁入。

褐飞虱成虫对嫩绿水稻趋性明显,雄虫可行多次交配,24~27℃时,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每雌平均产卵200~700粒,水稻生长期间各世代平均寿命10~18天,田间增殖倍数每代10~40倍。成若虫密集刺吸稻丛下部组织,分泌唾液,吸吮汁液。成虫在叶鞘、叶片等处产卵。

褐飞虱2龄前食量小,抗逆力差。3龄后食量猛增、抗逆力增强。成、若虫喜阴湿环境,喜欢栖息在距水面10cm以内的稻株上,田间虫口每丛高于0.4头时,出现不均匀分布,后期田间出现塌圈枯死现象。

2、白背飞虱:白背飞虱在一年内发生世代数自11代到2代不等,南岭和西南稻区6~8代,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区4~5代,北方稻区2~3代,在安庆稻区每年发生4~5代。白背飞虱是一种温暖性害虫,除终年繁殖区外,其余地区的初始虫源,全部或主要由异地迁入。白背飞虱在我国每年春夏自南向北迁飞,秋季自北向南回迁。因此虫源迁入期、频次和虫量与白背飞虱发生程度关系极为密切。白背飞虱的迁入和迁出期一般比褐飞虱提早10~15天。在长江中下游水稻混作区的安庆稻区,水白背飞虱在8月中旬进入虫口高峰。在辽宁,白背飞虱在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形成灾害,7月末至8月期间是白背飞虱进入辽宁主迁期,此期间的天气状况决定成灾可能程度。

白背飞虱主要在水稻孕穗期危害,成虫有趋光性、趋绿性和迁飞特性。凡生长茂密、叶色浓绿,较荫湿的稻田虫量多。成虫多生活在稻丛基部叶鞘上,栖息部位比褐飞虱高。卵多产于叶鞘肥厚部分组织中,尤以下部第2叶鞘内较多。幼虫多生活在稻丛基部叶鞘上,栖息部位比褐飞虱高。3龄前若虫食量小,为害不大,4、5龄若虫食量大,为害严重。

3、灰飞虱:灰飞虱在吉林每年发生4~5代,江苏、上海每年发生5~6代,浙江、四川每年发生6代,湖北每年发生6~7代,福建、广东、广西7~8代。以3~4龄若虫在越冬寄主基部、枯叶下及土缝内等处越冬。主要在水稻秧田期和分蘖期的稻苗。灰飞虱在麦田中越冬,每年5月至6月初以二代高龄若虫及部分成虫迁入,5月25日前后播种的水稻秧田里为害,而直播稻的播期推迟到6月10日前后,到20日前后才见青,则避过了灰飞虱的迁入为害。

灰飞虱成虫有明显趋嫩绿、茂密习性,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成虫产卵多在下午,卵产于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两侧。生长发育适温25℃左右,较耐低温,不耐高温。平均温度超过28℃时,成虫寿命明显缩短,平均气温30℃以上若虫发育缓慢,甚至引起滞育和死亡,长江中下游常在7月中下旬进入高温干旱季节,第3代死亡多,产卵少,第4代发生量少。灰飞虱越冬若虫3月出蛰取食麦苗和杂草,羽化后多为短翅型成虫,繁殖1代后产生长翅型成虫,迁移至棉田为害。若虫5℃以上可取食发育,10℃左右羽化。

一般田间阴湿,种植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危害严重。

三、水稻防治稻飞虱方法

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在稻飞虱发生期内,采用干干湿湿灌水方法比长期保水田虫量明显减少。水可调节肥料的供应,影响水稻长势,从而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

2、选用抗虫水稻品种,降低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

3、在水稻灌浆期平均每丛虫口10只以上,乳熟期虫口10~15只以上,腊熟期15~20只以上应予防治。

药剂可用:20%稻虱净乳油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40%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或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