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的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20-03-19 17:18

1栽培技术

1.1地块选择

巴戟栽培地要选择具有一定坡度的稀疏林下或者林木覆盖下的中下部向阳丘陵地块。所选地块应土壤疏松且土层较厚,而且有一定的肥力,可保证巴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对于灌木丛生的林地,要在冬季进行处理,消除地上杂草,并且进行焚烧,植物焚烧后的灰可做巴戟生长所需要的肥料。但是要注意如果有山苍子、樟树等含挥发性物质的树根一定要深耕拔除干净,这些物质存在会影响巴戟的生长。冬季进行耕地翻土,春季进行培畦,畦宽1米,畦高20~25厘米,每亩施入基肥1500公斤。火烧土可以做基肥使用。

1.2巴戟繁殖方法

巴戟的繁殖方法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扦插繁殖、块根繁殖和种子繁殖方法。

1.2.1扦插繁殖方法选择扦插繁殖方法就要进行插条选择和截取。选择二、三年生的粗壮野生巴戟或家种巴戟,从母株剪下后进行截取,每段5厘米,刀口要锋利切不可将剪口压裂。尖端第一节保留叶片,其他叶片都不清除,之后便可扦插。对于没有及时扦插的插条要妥善保管,可进行假植(用草木灰或者黄泥浆蘸根部并放于阴凉处,不可暴晒)。春季是插条最佳时节,在雨水前后进行扦插,随着雨水增加,插条成活率也会随之提高。扦插方法按照行距15~20厘米开沟,然后整齐将插穗按照2厘米的株距放在沟内,之后覆盖土,插穗不可埋于土中,约20天插条即可生根。这种扦插方法可保证生根率为80%以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其生根率,在扦插之前可用生长激素对插穗进行处理。

1.2.2块根繁殖方法要选择茎宽窄均匀、根部没有损伤的无害虫的种苗,需截成15厘米左右一段。块根繁殖需要苗床,按照20厘米的距离进行开沟,5厘米的株距整齐摆放,覆盖土壤,块茎露于苗床面1厘米。

1.2.3种子繁殖方法选择无病害的植株做母株,待开花结果后,及时收集进行播种。种子播种距离3厘米,播种之后用黄土或者火烧土进行覆盖,厚度为1厘米。

2田间管理

2.1修剪枝蔓

巴戟随地蔓生,藤蔓生长过长,所吸收的养分也越多,从而影响根系以及物质的积累。在冬季可将老化过长的部分剪去,保留幼芽部分,这样可维持或者保证物质生长所需营养,使营养集中于根系。

2.2施肥

肥料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要掌握好施肥时间以及施肥量。一般而言,在苗木长出1~2片新叶时开始施肥,以农家肥、火烧土、草木灰等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量大约1500公斤。施肥要有选择性,氯化铵、硫酸铵、猪牛尿液等不可施入。如果出现种植地酸性比较大,可适当施入石灰,每亩约55公斤。

2.3除草

除草是植物生长中必需的一道工序,草生长必然吸收大量养分,与此同时,巴戟所吸收的养分有限,会出现匮乏状态,从而影响巴戟的正常生长。除草时间为定植后2年,每年都需除草2次,可选择5月和10月进行除草。除草要注意巴戟根系附近的草要用手来拔,避免伤害到巴戟根系。除草中也应适当进行培土,以保证巴戟根系埋于土中。

2.4收获与加工

巴戟生长过程非常漫长,种植后7~8年才可收获,收获时切勿伤到根皮。收获的巴戟也不宜放置时间过长,以免影响质量。收获的巴戟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工,一是要洗去上面的泥土;二是要剪去叶茎以及须根;三是要把巴戟晒至6~7成干之后,用木锤轻轻将其砸扁,按照生药规格切成7~13厘米分割成小段;四是要在阳光下晒2~3天干燥即可。

2.5病虫害防治

2.5.1茎基腐病这种病一般发患于每年10月份,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以下几点防治方法。一是增强巴戟抗病能力;二是不要使用胺类化肥,这会造成土壤酸化以及巴戟组织软化;三是调节土壤酸碱度;四是对病情严重的植株进行处理。发病的巴戟要连根拔除,并且在坑中放入石灰进行杀菌。随后使用石灰于草木灰按照1∶3的比例施入巴戟根部。

2.5.2轮纹病此病主要危害巴戟的叶片,其防治方法如下:用1∶2∶100波尔多液喷施,每隔7~10天喷洒一次,持续2~3次,且根据病情来确定是否继续喷施。

2.5.3烟煤病该病是由于介壳虫、蚜虫等危害后茎、叶、果出现病症。发病的巴戟表面会出现暗褐色毒斑。防治方法如下:一是用50%退菌特8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二是用木霉菌制剂进行生物防治。